601 統帥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歌眼神中傳遞出來的信念,證明了他不再猶豫了,正如太子所說,一旦陳歌放棄思考其他客觀的因數,一門心思都在格鬥這一點上的話,憑藉過人的天分,他必將是一個強敵。
看,此時的他打的頗為順啊,拳頭不斷的落下,打的胡頭抱頭鼠串,當然這是在義天眾人眼裡,陳歌在他們心中的形象一直很高大,是以他們才會有這樣的錯覺。
然而事實上,如果看清楚一點的話,會發現胡頭雖然在陳歌猛烈的進攻下被迫防守,但雙手護在前額,後退有序,與抱頭鼠串根本掛鉤不上,不如說,他是在暫避鋒芒。
擁有格鬥經驗的人都知道,當你認定對手的攻勢如排山倒海,難以抵禦的時候,便得退,理智的人往往都是如此,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的人,會硬扛上對方的攻擊,與對方互轟,只是往往這樣會兩敗俱傷。
胡頭是理智的,所以他退了,一開始便與陳歌互轟並不是明智之選。
大部分人後退的慣性是直線退的,追,也是一樣,直線退,直線追,兩人也是這樣嗎?
基本上,運動神經乃是直接而單純的,要突然改變運動的方向相當困難,如果想要隨心所欲的話,可就要苦練了。
就像此時的胡頭一樣,不停的重複這個動作,在後退時,其中一隻腳尖向橫一擺,這樣的話,當那隻腳重新踏入地面時,就已經擺脫了直線的軌道了。
只要做到這一點,便能形成奇襲,格鬥技術中技術這兩個字,講的便是格鬥中出拳以及身形的動作,比的也是誰的動作更加流暢並且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襲擊,畢竟出拳的方式大致就那麼幾種,但如果你的拳頭會轉彎,那就不同了。
見胡頭閃身往左一退,便是大好的進攻時機,此時陳歌的身形往前,是來不及從側方防禦的,胡頭見狀,出拳了!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胡頭有特殊的技巧,陳歌也有,只見他轉身,身體一動,右手順勢便是一記漂亮的平掌切,在胡頭出拳之前,打中了他的左側臉頰。
這一擊打中胡頭,順勢也窒住了他的攻擊,胡頭被陳歌打亂了,只能放棄進攻,再次將手護住頭顱。
臨陣對戰時,變數極多,特別是在雙方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對手未必如你所想的那麼平凡,一個弄不好,便會給牢牢的纏住!
正如胡頭此時的情況,被陳歌搶佔先機,又再次陷入捱打的局面,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呢,首先雙手護住要害,然後緩慢的後退,緩慢?不錯,是緩慢!
原因在於胡頭緩慢後退的一刻,陳歌很快就會逼近,雙方身體拉近距離時,陳歌作為攻擊的一方,是難以盡情發揮的。
到了這個地步,胡頭雙掌向前一推,推中的必然是陳歌肩膀附近的位置,這是個弱點,任陳歌如何的健碩,馬步如何扎得穩,一樣難以把持,身體會被推的往後退。
這時候,便是起腳的大好時機,不過要記住,腳要低,在近距離情況下,腳越低越能發揮效果,事實上,高腳大多用作表演,實戰中,低腳更容易見效。
胡頭這一低腳,就直接命中了陳歌的腹部,慣性作用下,陳歌一退,胡頭便接著而上了,先前隱忍怎麼久,該是還給對方的時候。
胡頭追上去的同時,垂下頭,左右開弓,向陳歌的腰間狂轟,打架經驗豐富的人,大多數會用這種攻擊方式,因為全身所有的部位中,腰想要躲開攻勢是最艱難的,腰能做到的動作少之又少,將擊打位置選擇於腰間,可以確定百分之八十可以擊中,胡頭隱忍已久的一頓爆發,自然是希望每一拳都不要落空!
拳頭砸中陳歌的腰部,陳歌咬牙,想要側身躲過。
這裡還有一個小竅門,低身打對手腰間的時候,只要將拳頭略為打高,繞過對方的脖子,便可以使用常用的側頭鎖了,當然,對方是否被你給鎖住,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胡頭拳往上提,看來是見陳歌要躲開,立馬想使用鎖技了,陳歌似乎早有預料,於是頭往下一低,躲過了胡頭的拳頭,躲過之後,便是反擊!
胡頭攻勢被躲,此時中路大空啊,陳歌怒吼一聲,一記直拳便向胡頭胸膛標出,直拳乃是所有拳頭,最快並且命中率極高,直拳不太好看,但卻實用,正如出拳不及起腳漂亮,但在實戰中,雙方距離拉近的情況下,還是用拳的好。
出拳的好處,是可以邊打邊追,腳攻卻不行,看,陳歌直拳出手,立馬打的胡頭又再次往後退,陳歌一邊追,一邊接而連三的落下拳頭!
追敵是有技巧的,最起碼出拳要連貫,這也是為什麼平時的拳手練拳的時候,總喜歡一拳又一拳的打出去,因為這是必須的練習,拳頭的連貫性如果練習的快,可以用一輪急攻將對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正如此時的陳歌一樣!
然而胡頭也不甘示弱,在陳歌追著他打的時候,他總能找到空隙,並且加以還擊,雙方你來我往,拳頭的碰撞聲響徹整個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