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艱難的馬服山一戰之後,趙章率領麾下大軍經歷了短暫的休整,然後兵臨邯鄲城下。

望著眼前的邯鄲城,趙章激動得難以自已!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我趙章,回來了!

凡我失去的,我都要親手一件件奪回來!

趙章激動地對召滑說道:“刀公,趙章得以重回邯鄲,皆賴先生之謀也!”

從一個失勢的廢太子,到手握雲中郡的封君,再到執掌十萬兵馬的靖難主角……全都是拜‘刀骨’先生的智謀所賜!

眼下,邯鄲就在面前。

只要打進邯鄲,咱們趙國版靖難就成功了!

心念及此,趙章真的很想仰天長嘯啊。

召滑則含笑回應道:“長公子英明神武,這趙王之位,本就該是長公子的。”

趙章感慨不已,連連拍著召滑的肩膀,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

邯鄲城頭上。

趙何驚恐地望著城外黑壓壓的大軍——那是他兄長趙章麾下的軍隊。

馬服山一戰之後,趙章麾下的軍隊一度傷亡慘重,但透過強徵壯丁等辦法,又重新將兵力保持在七萬上下。眼下,七萬大軍兵臨邯鄲,旌旗如雲,殺氣騰騰。

趙何臉都綠了:“我說廉頗無能,喪權辱國!”

時任邯鄲守將的趙奢此刻就站在趙何的身邊,臉色鐵青。

同為趙雍一手提拔出來的年輕一代,趙奢心中知道——廉頗,不是庸將。

馬服山戰役的失敗,只能說趙章實在太狠,豁出命去拼了一把——守軍則遠沒有這樣的意志,從而失敗。

現在,邯鄲城內的守軍只有兩千多人……而城外的敵軍,多達七萬之眾。

趙奢心裡沉甸甸的。

話說這趙奢在真實歷史上,也不是什麼無名之輩——這廝指揮趙軍,打出了闕與之戰。這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少有的重大慘敗之一,間接導致了宣太后、魏冉一夥兒的倒臺。

後世的賈誼、曹操、黃道周等人,都對趙奢有極高的評價。

言歸正傳——趙奢是鋒利的刀、強悍的進攻組織者,但卻不是堅固的盾。

而廉頗才是趙雍心目中的那面盾——可惜這面大盾已經破在了馬服山上。

在趙雍當年的構想裡,趙奢和廉頗這一劍一盾,將是趙何的左膀右臂,統帥著趙國的強悍軍隊肆虐八方。

可惜……

老臣肥義冷笑著道:“廉頗可恨,喪師失地。”

“當初,就不該再給他在馬服山領兵的機會!”

趙奢沒再說話,喟然一嘆。

戰場就是這樣——廉頗在馬服山最危難的時候,抵擋了趙章軍數月之久,這樣的功績已經被眾人完全遺忘。

不管如何,只要你失敗了,那你就沒有任何道理可講!

現在趙奢面臨的也是這樣的情況——

如果今天打了敗仗丟了邯鄲,世人不會記得他麾下只有兩千士卒卻要硬抗趙章乘勝而來的七萬大軍,只會記得他是葬送趙何王位的最後一位將軍。

趙奢嘆道:“趙章軍也有楚人助陣……否則他早就斷糧了。”

“楚蠻兩頭下注,玩得一手好花樣!”

不提楚國還好,一提起楚國,肥義便臉色一變!怒聲道:“羋良小兒,忒無恥也!”

“我還以為他願意賣給我們糧草、軍械……是良心發現了。”

“原來他也給趙章軍提供同樣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