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 這不合周禮!(第3/3頁)
章節報錯
就算不答應,又能如何?
衛國的覆滅,已經是必然——就算衛嗣君二人再怎麼硬氣,也無非就是給社稷陪葬罷了!
話說回來,熊午良對於衛國王族已經算是網開一面了。
在真實歷史上——秦國對於那些六國貴族,下手可狠多了!
譬如末代齊王田建——投降了秦國之後,居然被秦國人關在松柏林裡,活生生把這廝餓死了!
末代韓王韓安,被俘之後軟禁於【陳】,最終被處死。
趙王遷,被俘之後,流放到深山之中。
魏王假,被俘之後被秘密處死,也有說是死於亂軍之中。
楚王負芻,可能是被流放了,也有說是被處死了。
燕王喜,被俘之後被秘密處死……
簡而言之——秦滅六國之後,對六國貴族展開了相當血腥的手段,各國的末代君主全都被軟禁、流放或者處死。
至於那些王子王孫,則被大批次押送到咸陽——很多都被嘎了蛋,成了秦國人宮中的僕役內侍。
秦人的手段,相當野蠻!
高壓政策催生了反抗——秦國再怎麼恐怖,也不可能將六國的貴族公卿後代全部殺光。於是等到秦始皇駕崩之後,那些忍辱負重多年的六國貴族開始集體造秦國的反。
綜上:秦國對於六國貴族的殘酷苛刻手段,使得這些貴族始終不能融入秦國……
或許秦始皇認為處死這些君主,有助於泯滅六國舊地貴族和百姓的復國念頭。
但事實說明——這樣的法子沒啥效果。
相反,熊午良認為:留著這些貴族,才更容易泯滅敵國平民的抵抗意志……
讓這些遺民們親眼看著——這些曾經的國君,如今在楚王的統治下乖巧聽話,像狗一樣臣服。豈不比把他們都殺了、最終成為那些意圖復國者嘴裡‘象徵著反抗的圖騰’更好?
妙哉!
這是熊午良結合秦國滅亡的教訓、以及楚國的歷史,得出的最優解!
回顧歷史上,楚國以往攻滅的邦國相當不少。
透過懷柔和吸納,就將那些亡國之君吸納成為楚國的貴族——這一套在歷史上很好用,瓦解了敵國貴族的抵抗意志,幫助楚國迅速控制了南方的大片地盤。
唯一的弊端,就是誕生了‘貴族政治’——權力過分分散,導致歷代楚王對邦國的掌控力不強。
不過對於現在的楚國來說,並不怕這個——
咱們有推恩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