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帝丘濮陽(第2/2頁)
章節報錯
城牆高聳、青磚巍然……衛國的火紅色旌旗在城頭懶散地耷拉著,就像旌旗下的那些衛兵們一樣無精打采。
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在【濮陽】城厚重的外表下,展現著極度的軍備荒廢——
城牆上,有些地方的青磚已經剝落,露出了裡面的泥土……甚至長出了很長的雜草。有一處箭樓已經坍塌了一半兒,裡面居然長著一顆小樹,上面還有個老鴉窩。
衛軍士卒們懶散地在城牆上三五成群地散步,還有的人縮在城垛底下,用破舊的盾牌擋著臉在打盹兒。
這些軍卒的武器甚至都生鏽了……哪怕是作為‘門面’的城門處的甲士們,身上的甲冑也殘破不堪,完全就是樣子貨了。
用‘承平日久、不知兵事’這八個字來形容整個衛國,簡直再貼切不過了。
也難怪!
看看衛國的這些鄰居吧——楚國、齊國、魏國、韓國、趙國。
掰掰手指,衛國能打得過哪一個?
哪個都打不過好叭!
衛國能活到現在,純靠鄰居各大國之間相互制衡、誰也不容別人獨吞衛國……才得以在夾縫之中保留著區區百里之地、夾縫中生存!
大勢如此,就算衛國人再怎麼勵精圖治、立志要振興家業……又能如何?
周邊鄰國們的體量擺在那裡。
隨便哪個鄰國……都是衛國傾盡全力也無法打敗的對手。
而且話又說回來了——弱弱地在夾縫裡苟延殘喘、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還有苟活的機會。
你要是跳來跳去,就更滅得快了!
於是,歷代衛國國君也都看開了……
索性躺平了!
區區百里之地、幾十萬國民……也足夠供養衛國的統治者們過上吃香的喝辣的生活了。
周邊大國們打生打死,都與咱們衛國人無關!
衛國的軍力,就這麼一年年衰退……歷代衛國國君寧可拿著錢修宮殿,也懶得拿去給軍隊撥款了……就算撥款了,也是魚腩之師——誰也打不過。
現在的衛國,舉國上下也只有五千軍隊,而且戰鬥力可謂一言難盡。
曾經雄視天下的要塞【濮陽】,眼下更是年久失修。
咳!
與荒廢的武備形成鮮明對比的——衛國的經濟發展居然相當不錯……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繁榮!
衛國已經有很多很多年沒有打過仗了。
而且衛國地處四戰之地——既然是四戰之地,那麼也必定是商旅流通的關鍵要道。
再加上衛國地處大平原,極適合農業發展……
和平的環境,催生了農業和商旅的繁榮——濮陽城的城防設施雖然看起來殘破不堪,但是城中的街道卻十分繁華。
外地的商旅往來絡繹,就連普通平民也有錢消費。
衛國這百里土地的富庶程度,已經能比得上楚國境內發展程度排在中游偏上的地區了!
當代衛國的國君,乃是衛嗣君,亦作衛孝襄侯,姬姓、子南氏——實打實的天子血脈。
從血統上來說,比咱們熊老闆高貴多了。
衛國的歷史相當悠久——衛國的第一任國君,乃是康叔封,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著名的周公旦對康叔封也十分照顧和愛護,曾經親自寫了《康誥》、《酒誥》、《梓材》等治國理政的條陳文章交給康叔封,讓他據此治理衛國。
當時的衛國國君的封號是‘伯’。
後來周幽王時期犬戎作亂,當時的衛侯出兵勤王有功,於是被周平王晉封為‘公’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