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讓熊午良養馬嘗糞(第3/3頁)
章節報錯
防守方如果也敲鼓回應,就代表做好了準備。
於是會戰就可以開打了。
在推崇禮節的春秋時期,絕大部分戰爭都是以這種會戰的形式打響,各國的統帥們彼此彬彬有禮,很有風度地互相廝殺。
如果進攻方趁著敵軍還沒準備好就開打,那是不講武德的象徵,就算打贏了也不光彩。
至於這些禮節具體有多離譜呢?
舉個例子——
據說幾百年前有一次會戰的時候,敵國的統帥左衝右突,竟然徑直突進到楚王的車駕面前。按照現在的想法來看,那將領應當大喜之下秉持‘擒賊先擒王’的套路,將楚王擄了去,從而輕鬆獲勝。
但事實上,當時那名敵國將軍見了楚王的車駕,立刻翻身下馬,恭恭敬敬地來到楚王面前請安。
楚王賜酒,又賜了戰袍一領,勉勵了幾句,然後敵國將軍上馬離去,繼續指揮兩軍廝殺。
夠講究吧?
另外,在春秋時期,五十步是可以笑百步的。
因為彼時的戰場上有個規矩——如果敵軍開始逃竄,獲勝方只能追擊五十步的距離。
也就是說,逃跑五十步就安全了……你如果跑一百步才停下來,那確實是太膽小了。
當然,這些作戰的禮儀已經越來越少見了……隨著貴族的死傷,越來越多的平民甚至是奴隸也可以加入到‘戰爭的遊戲’中來,無形之中就拉低了道德下限。
而且大家打著打著也打明白了——要是仗打輸了,真有可能被滅了社稷啊!
這可不行。
所以也顧不得什麼手段了……能贏就行!
再加上孫臏、司馬錯、熊午良這樣的老六,屢屢在戰場上勝利,成為了確確實實的‘得利例子’,也使得各國在戰場上的交鋒越來越沒有底線。
像是今天這種堂堂正正的會戰,在戰國之世已經十分少見了。
可笑的是——吳山會戰,其中一方是義渠戎,另一方是一向不講武德的熊午良……偏偏按照古禮,整得還像模像樣的。
咚!
咚!
戰鼓聲連綿,兩軍的軍卒都瞪圓了雙眼,緊張且激動。曲陽新軍的武士們紋絲不動,連雜音都沒有,紀律性十足。
小黑單手握劍,伸手遙遙一指:“主君,快看!”
對面的牛頭旗微微向前傾斜——義渠兵,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