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私掠許可的套路沿用了幾百年。在整個大航海時代,絕大多數海上國家都使用過類似的手段來爭奪制海權。

對於弱小的國家來說,這是爭奪制海權的最好辦法。

當然,對於大楚這樣的海上絕對強國來說,實行這樣的策略,也能有效地打擊走私、打擊北方六國未來可能會出現的船隊。

在真實歷史上,直到1907年,各國在海牙和會上確認‘武裝商船必須視為軍艦造冊管理’,私掠許可的歷史才算正式畫下句點。

熊午良不禁獰笑一聲——

想走私?

想發展海上力量?

桀桀桀!

一把抓住,頃刻煉化!

……

郢都郊外。

冬天的風席捲過荒野,但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難以掩蓋其生機勃勃的氣息。

田野上,儘管是冬季,但楚國的農業技術已經相當發達,農民們利用越來越完善的水渠系統,使得田地即使在嚴寒中也能保持一定的溼潤,以備來年春耕。

放眼全天下,唯有楚國的水利設施最為完備——一來是因為南方多河流,二來是因為熊午良和宋哲十分重視。

而郢都周邊的田地,又是整個楚國水利設施最完備的地方之一。

可以與之媲美的,唯有熊午良的四縣封地。

田埂間,偶爾可見一些耐寒的作物,這些都是書院的雜交試驗作物,被稱為‘冬粟’——僅在郢都周邊進行試驗種植,如果效果好,再向全國推廣。

目前看起來效果不錯。

雖然顯得有些蔫吧……但好歹在冬日的陽光下依然綠意盎然,像是能有些收穫的樣子。

道路兩旁,高大的樹木雖然已經落葉,但它們的枝幹依舊挺拔。

楚國的官道真不是吹的——熊午良攝政之後,非常重視修路的問題。這不僅是促進商旅繁榮、能多掙錢那麼簡單……還能提高郢都對全國各地的掌控能力。

對於致力於集權的熊午良來說,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而且一旦打仗,堅實可靠的道路也利於快速調動軍隊、籌集糧草。

楚國的道路系統十分完善,熊午良充分發揮基建狂魔的精神,大肆修路,組成了密密麻麻的官道網路——大多數官道都是碎石墊底、黃土夯實、兩邊種樹。

至於郢都、四縣封地、淮南、琅琊、嶺南等重點發展地區,則已經貫通了平整光滑的水泥路。

雖然是冬天,但道路上仍然車水馬龍,商旅絡繹不絕。即便是冬季,也擋不住人們交流貿易的腳步。

馬車和牛車滿載貨物,從各地匯聚而來,又分散到四面八方。

來自嶺南、巴蜀、隴西等地的商旅,操著不同的口音,在官道上趕路。

郊外的市場上,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從精美的絲綢到實用的鐵器,從海外運回來的香料到曲陽縣燒製出來的陶器瓷器,應有盡有。

雖然是冬天,但交易仍算活躍!

郊外村莊裡,炊煙裊裊升起,家家門前都掛著醃製好的臘肉和銀魚乾——足以見識到郢都周邊村鎮的富庶程度,在北方六國的任何一個村落裡,都是難以想象的。

孩童們在村頭嬉戲;老人們則圍坐在火爐旁,交換著亂七八糟的各種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