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似相識
章節報錯
卻說惠妃一行人到了博望山玉真觀,自然要設壇做道場,祭拜祈福。</br>每日裡兢兢業業,不敢怠慢。</br>一時間,道觀裡香菸繚繞,唱誦不歇。</br>這裡本也算是皇家的道觀,外人是不能進來的。</br>所以很是清靜自在。</br>當然了,因為長公主本就住在這裡,惠妃自然也免不掉常常去請安。</br>這日她又到長公主的房中來,長公主正在用早飯。</br>惠妃見了忙說:“可是我來的不巧了,打攪了殿下用膳。”</br>長公主道:“不妨事,今日本是我起得晚了。若是每日早都用完了。”</br>惠妃忙問:“殿下可是身有不適嗎?”</br>“並沒有,”長公主搖頭,“不過是貪睡,起得比平日晚了些。”</br>“我自從來到山上也睡得比在宮裡好,想來這地方清幽寧靜,最養人的。”惠妃笑著說。</br>長公主問她:“你吃過了早飯沒有?若是沒吃的話,不妨和我一同用一些。”</br>惠妃每日起的都早,早飯自然是吃了的。她也聽出長公主只是與她客氣,但不知怎麼,她看到那桌上的飯菜就覺得異常美味,忍不住說道:“起來的太早,就胡亂地喝了口粥。之前還不覺得餓,殿下一問我就餓得心發慌了。”</br>長公主聽了笑了笑說:“不必同我客氣,反正有這麼多,本也是吃不完的。”</br>就叫桑珥再去取了碗筷,請惠妃一同用膳。</br>如今張媽在山上,長公主的一應飲食大半都歸她來做。</br>因為他手藝好又懂搭配調理,長公主很是喜歡。</br>惠妃先喝了小半碗香蕈老鴨湯,忍不住稱讚:“這湯了不得,宮裡頭都喝不到。怪不得殿下您執意要回這兒來呢!便是我也離不得這樣的好廚子。”</br>“張媽燉湯的確一絕,你再嚐嚐別的。”長公主說。</br>長公主這一餐也只是四道熱菜一道湯,外加兩個冷盤,整體較為清淡。</br>但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令人過齒不忘。</br>惠妃又嚐了一道枸杞芽蒸蛋,味道自然是鮮美滑嫩,可是又讓她有種似曾相識之感。</br>這種感覺又勾起了她許久前的一段回憶。</br>“你怎麼了?可是味道不對嗎?”長公主察覺她有些愣神,忍不住問道。</br>惠妃立刻回過神來笑道:“我是想著都這個季節了,怎麼還有鮮枸杞芽呢?”</br>這時候已經是四月了,春日將盡馬上就要入夏。</br>“你忘了這裡是山上嗎?”長公主笑了,“季候上比山下要晚差不多一個月呢!”</br>“哦,原來是這樣,倒是我犯蠢了。”惠妃忙自嘲,“這蒸蛋的滋味真好,看來呀這菜餚本不在貴賤,只看廚子的手段罷了。”</br>她在長公主這裡吃完了飯,又陪著長公主喝茶說了會兒話,才告辭離開。</br>剛回到自己的住處,恰好太師府的人來送東西。</br>大公主就問來人:“誰打發你們來的?都送的是什麼?”</br>“是夫人叫小的們來的,知道公主您和惠妃娘娘在山上祈福,怕飲食上有所虧欠,畢竟這裡多少有些不便。就叫小的們挑些新鮮的菜蔬果品上來,順便問問缺什麼少什麼,好再打發人來。”</br>“讓夫人費心了,就說我們這裡一切都好,叫她不用太惦記。昭兒這兩天有些病了,你們把她帶下去吧,讓萍兒上山來。”</br>這兩個都是大公主的侍女,她讓昭兒回去讓萍兒上山來,不過是讓兩個人交替留在府中,探知董罡的動靜。</br>那聽話的人自然明白,當然不能說破,便答應道:“回頭小的們下山的時候帶上昭兒姑娘就是,明天一早就讓萍兒姑娘上山來。”</br>等這個下人出去之後,惠妃娘娘就說:“打發人給長公主送些菜蔬過去,我今日才從那裡吃過了飯的。”</br>“母妃,你在長公主那邊吃飯了?”大公主聽了就笑,“是什麼好吃的都讓您忍不住動筷子了?”</br>“你還別說,”惠妃也笑著說,“長公主跟前廚子的手段好生了得呀,你若是吃了必然也會念念不忘的。”</br>長公主一聽自然感興趣,就說:“既然咱們都在山上住著,倒不如將這些新鮮菜蔬拿到長公主那邊,叫她的人炮製。咱們也算是會一席,豈不便宜?”</br>“你這猴兒精算的比我還精呢!也好,那就叫夏嬤嬤把這些東西送過去吧!我看有不少三菇六耳,必然能合長公主的胃口。”</br>長公主常年吃的都很清淡,但太過清淡了,難免失於滋補。</br>想要既清淡又養生,就非這些東西莫屬了。</br>夏嬤嬤帶了人到長公主這邊,謙卑地向長公主請示道:“殿下,我們主子使我過來向您討個主意。山下剛送來了許多新鮮瓜菜,我們娘娘因在您這兒吃了飯就想著還席。可我們那頭實在沒有像樣的廚子,就想著借您的地方和人手。不知方便不方便?”</br>長公主當然不會回絕,笑著點頭道:“你們娘娘也太客氣啦,都在這山上住著,剛好熱鬧。我又白吃了,有什麼不高興的呢?”</br>“既然殿下允了,那婆子我便回去告訴一聲。”夏嬤嬤忙說,“不知殿下還有什麼吩咐,我一併帶過去。”</br>“既然是新鮮菜蔬,那便宜早不宜遲。回去跟你們娘娘和瑩珮說,就是今日午膳吧,開得稍晚些,如此晚上只喝些粥也就是了。”長公主說。</br>夏嬤嬤答應著去了,回去就告訴了惠妃。</br>惠妃又說:“回頭你準備些賞錢,咱們借了人家廚子,也該賞一賞才是,別叫下頭的人寒了心。”</br>夏嬤嬤聽了就問:“娘娘是直賞廚子呢?還是別的下人也賞?”</br>“你這話問的,倒不像是跟我辦老了事的。”惠妃說,“自然是都要賞,但廚子須得賞得格外多些。”</br>“老奴明白了,這就去準備。”不是夏嬤嬤不懂規矩,只是凡賞賜出自主子之口,她不好替做決定。</br>“長公主身邊的人手不多,到時候咱們的人都過去做做幫手。”惠妃想事情還是很周到的。</br>“是老奴都記下了,回頭就安排去。”夏嬤嬤說完了才下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