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顏菲還是對沈昕選擇邪道漫畫有些不解,只希望新作也能有市場。

沈昕則不懷疑《DN》能否大火,因為其平均銷量在11區歷史上也很有名,所以,在華夏,應該也能起來。

四個人又簡單地聊了兩句,王聞弘想起了一件事。

“對了,顏菲,我最近使用《ic Future》的app,發現你們好像把一部分輕,也加進來了。”

“哦,沒錯。這是尚總向《啟創文庫》提出申請的。”顏菲解釋道。

“尚總也是心狠啊,但費用怎麼分?”王聞弘不解道。

“據說很低,基本上,輕的收益,全部歸《啟創文庫》。”

“為什麼?”王聞弘一臉不解。

“吸引讀者吧?”顏菲隨口說道,“不過,尚總也沒提過後續該怎麼操作,所以,編輯部內也眾說紛紜,有人覺得app的主體畢竟是漫畫,在引入《啟創文庫》的,有些不倫不類,更何況,《啟創文庫》也沒有大火的輕。”

輕啊……

沈昕咧了一下嘴,微微搖頭。

“恐怕,《ic Future》的目的不是為《啟創文庫》的輕增加收益,而是想找到人氣最佳的輕,進行漫改吧?”

“誒?”

王聞弘一愣,剛反應過來,郗慕晗便恍然大悟道:“等等,這不就是《國途》那種模式吧?”

她的輕也被改成過漫畫,所以,對這種模式非常熟悉。

“沒錯,就是它。”沈昕對郗慕晗豎起了大拇指,“輕每一章的內容很多,而且,輕也都有插圖,容易讓讀者有代入感。”

插圖和漫畫看似差不多,繪畫的重點都是二次元的人物,但嚴格來說,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漫畫家的畫功,類似於網路的文筆,有了當然最好。沒有的話,如果故事有趣,影響也不大,只要夠用就行。

One的簡單畫功,依然能創作出《一拳超人》和《靈能百分百》這樣的作品,諫山創在繪製《巨人》時,畫功通常不出彩,但《巨人》的銷量,是很多漫畫家一輩子都無法達到的。

插畫家則不然,依靠華麗的畫功吸引讀者。所以,才有輕“買畫送廁紙”的說法。

這種模式最早出現在11區,後來,華夏也有人開始模仿,但只有少量極為出色的輕,才有機會成功改編,《國途》就是典型的例子——《罪罰》其實也是,只是漫畫出來之後,蘇瀚才出版的。

儘管華夏還未流行,但將輕改編漫畫,應該是未來的趨勢。因為這種模式有一個傳統漫畫所沒有的優勢——判斷作品是否有潛力的成本很低。連載漫畫,最快腰斬,也要登上10話左右,在此期間,作者要給助手支付,同時,漫畫家也需要全職,全身心的投入。

輕的作者則是一個人,一臺電腦,可以在任何時間創作,也不用全職。

如果輕有一定明顯,就像《國途》,漫畫仆街的可能性便會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