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航嘴巴微張。

《棋魂》單行本的銷量,和小書的成績不一致。

等等……也有可能因為這一卷有佐為和師行洋的對弈,所以,銷量才會上升。

高航心中推測,口中卻問道:“那個……請問,《棋魂》今天大概賣了多少本?”

“和平時一樣,首發300本。你也知道,我們書店不是以漫畫為主,銷量不大。如果是極漫書店,估計一千五百本起步吧?”

高航有些搞不清,明明小書的成績經歷了做山車,單行本的銷量反而影響不大。

真是奇怪。

翌日,王聞弘一清早便打來電話,說出了一個讓沈昕感到驚訝的數字。

“首日,11萬2千冊。”

“啊?這麼高?”

“嗯,第14卷正好是《棋魂》最精彩的一卷。如果不是受到‘佐為消失’的影響,估計成績會更好。對了,儘管有一部分讀者放棄了《棋魂》,但留下來的讀者,對《棋魂》會有更高的認同感。他們購買單行本的機率也會更大。”

沈昕點頭。

王聞弘的話其實不難理解。

不同的讀者,對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才會“有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

同樣,讀者因為閱讀習慣以及經歷不同,對一部作品的感悟也不同,正所謂,“彼之毒草,我之仙草”。

無論是,還是漫畫,數量浩如煙海,讀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挑選圖書,這就是“淘書”的過程。

同理,一部作品也會面對數不清的讀者,對這部作品感興趣的讀者留了下來,不喜歡作品的讀者會選擇放棄,所以,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也在“挑人”。

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小書名次下降,只是證明不喜歡那段情節的讀者放棄了《棋魂》,但同樣,也會有喜歡這類情節的人,成為《棋魂》的讀者。

應該早知道這個道理的。

“王哥,謝謝你。”

“嗯?謝我幹什麼?”王聞弘不解道。

“你的一番話,讓我想通了很多事情。”沈昕笑道。

“啊?”王聞弘一頭霧水,不清楚自己說了什麼有用的話。

《棋魂》首周的銷量達到了52萬冊,與巔峰的單週76萬冊相比,差了24萬冊,但與第13卷相比,卻只下降了4萬冊。

這個數字,大大出乎了王聞弘的預料,也讓尚浩志驚歎不已。

&nicfuture》又發售了《棋魂》的第15卷。

&nicfuture》,還是《少年leap》,都非常看衰這一卷的銷量,但最終首周的銷量,卻又超出了大家的預期。

單週45萬冊!

雖然比第14卷少了7萬冊,但考慮到這一卷內容被很多人所排斥,能有這個銷量,已經能被雜誌社所接受。

時間步入一月,《棋魂》第二季在虹川電視臺播出。

放映時間依然是每週六晚上8點,從1月的第一個星期開始,貫穿一年。

伴隨著動畫的熱播,《棋魂》的人氣,也開始逐漸復甦。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