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

天下大同。

皇帝即位之後並沒有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將自身放置在天下之上,而這對於百姓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朝堂的官員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大家都是來混日子的嘛,當官也好、當皇帝也好,都只是一份職業,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好了,至於其他的?還是不要有那麼的規矩和禮儀的好。

而朱元璋在經歷了最初的鬱悶之後,也逐漸的發現了,這樣子的生活較之從前更加美好、更加舒適,他也就逐漸的放下了自身的執念,轉而開始隨意起來。

並且在這樣子的監督之下,對於朱元璋來說也避免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皇帝的繼任問題——假如說繼任的皇帝是個蠢貨,是個笨蛋怎麼辦呢?

封建皇朝最需要擔憂的不就是這個問題麼?

而如今,這個問題被輕而易舉的解決了,因為皇帝這個位置在有能力的時候,他是能力,在沒有權力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吉祥物,且還是沒有什麼太大權力的吉祥物。

奉天殿大學士們逐漸的演變成了另外一種制度,即“內閣”制度的雛形,而奉天殿大學士的領袖們則是再次成為了“令首”,亦或者同樣也可以被稱之為“首輔”。

首輔的職責更加類似於朝堂的“領袖”,以及在皇帝沒有能力的時候跟上去頂上去、真正掌握權力的千斤頂——但皇帝並不算是它的頂頭上司了,所以令首不必討好皇帝,也不必為皇帝背鍋,去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而在洪武十五年的時候,由朱元璋推動、陳氏、以及其他幾個大的世家,也就是從前的皇室們聯合起來,搞了一個勞什子“九大世家聯合會議”,這個委員會的參與者十分簡單,就是陳氏、趙氏、秦氏、三劉、曹氏、張氏、楊氏等九個世家為聯合會議的主理人。

由陳氏新發明出來的“電腦主機”為核心,依靠著演算法隨機選擇出來三千六百位隨機人員,組成座談會。

每五年召開一次世家會,參與會議的人會對這五年來朝堂政治進行討論、提議、提出屬於自己的意見、以及自己所看到的“不公”。

也就是幾大世家以及一些黔首來進行投票,對當前的朝廷、首輔、以及皇帝進行投票,對其進行評價。

無論是皇帝也好,還是其他的朝堂大臣也好,都不能夠逃脫這個會議的制裁——依照陳氏的話來說,這個會議是用來監督皇帝、監督大臣們的,也是為了防止一些人作惡而上面的人不知道。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會議而已。

重點其實還是陳氏,陳氏麾下的幾大勢力全都匯聚在一起,然後進行全國範圍內的監察,類似於皇帝的錦衣衛,但陳氏麾下的這一部分人監督的範圍更廣,而且因為是前幾個皇朝的底蘊加在一起,所以較之皇帝的錦衣衛來說更強大一些。

當然——這一點其他幾個大的世家都沒有什麼意見,畢竟他們都是經歷過陳氏的輔佐以及陳氏勢力的,他們比一般的人更加清楚的明白,陳氏不會變質、陳氏不會濫用權力。

陳氏的純潔性在過去的將近兩千年時間內得到了驗證!

而若是有人能夠看到那所謂的“系統面板”的時候,便能夠發現,陳氏的政治信譽度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

這已經幾乎是滿格了。

至於為什麼不是滿格的十萬?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完全令人信任的東西,這世上總有人是不會相信別人、永遠不會相信其他東西的。

所以這已經算是滿格了。

在這樣的政治信譽度之下,哪怕朱元璋事實上對可以更換皇室這一點是有一點點意見的,但卻也消弭於無形當中。

他只是提出了一個要求。

奉天殿中

陳珂並沒有什麼驚訝的看著朱元璋說道:“陛下的要求我知道了,這一點是可以滿足的,只是如今朱家還是皇室的時候,不能夠滿足,待到以後朱家真的被更換了的話,陳氏會提議讓朱氏成為世家之一。”

朱元璋這才鬆了口氣。

畢竟他也是知道的,陳氏的人不會將話說的那麼死,但是他們說出來的話是一定能夠做到的,既然如此,他就不必擔心了。

他這個老祖宗做的足夠好了,替後世的孩子想了那麼多的,如果他們還是不爭氣的話,那他這個當老祖宗的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夠讓他們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了。

陳氏的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這個世上本就沒有可以永恆存在的高貴,他們的努力也不過是為了一點點的時間內,做到最好的自己。

僅此而已。

洪武三十五年。

朱元璋在奉天殿內與世長辭,而它的長子朱標結果了這個皇帝的位置,之後便繼續開啟了大明的盛世,而這樣子的制度也在不斷的延續下去,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