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拔劍為誰(第3/4頁)
章節報錯
“朕無奈之下,只能夠削減太上皇身邊侍奉的人,換上一些身體強健的宮女去伺候,免得他們被太上皇傷到。”
“朕的兄長整日疑神疑鬼,懷疑朕監視他,可朕何曾做過這些事情呢?前些日子還持劍傷人,將一位侍女的胳膊給劃傷了——若非是身旁的小廝及時出現,那侍女只怕是沒有活路了。”
“當真是令朕傷心啊。”
看著面前正在竭盡全力“表演”的李世民,陳臨安在心裡翻了個白眼,面上卻一點都沒有顯露出來,只是帶著些寬慰與安撫的說道:“陛下啊,臣曾經聽說過一句話,叫做“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臣覺著此事也應用於這個道理啊。”
“您以仁德寬慰的德行去對太上皇以及晉國公,而不管他們從前的惡性,這是您的好事;至於他們兩個對您的態度,那是他們不知好歹,而非是您的錯誤啊。”
“您不要因為他們的錯誤而懲罰自己,這是對您自己的傷害啊。”
“還請陛下寬慰自己的心情,不要因此傷及了龍體。”
李世民見狀更加傷心了,他握住陳臨安的手,臉頰上滑落下來幾滴淚水:“七郎啊,朕知道你的好意,朕會照拂好自己身體的。”
“這天下萬民還需要朕啊。”
一旁的簾子後,隨侍的史官正在奮筆疾書。
此段詳見於《太祖文皇帝實錄》中,在《唐書·太祖文皇帝本紀》中有所記載。
原文如下。
“貞觀元年,三月十三夜。”
“上詔臨安公於太極殿,訴其心腸。”
“見面,上心哀,哭訴曰:朕以賢德待太上皇、晉國公,卻得惡果。太上皇為惡,肆意懲處宮人,此為惡舉,朕為人子,礙於孝道無法阻攔,只換強健宮女侍奉,太上皇脾性愈惡於朕;晉國公心性多疑,慮朕監之,常有傷人之舉,朕為人弟,何能言兄之過耶?”
“朕心甚哀之。”
“臨安見之,寬慰上言:上以仁德待國公、太上皇,此為上之善行;太上皇、國公報以惡果,此為其惡;上行仁德,何以見其惡性?自有其因果報應,上不應以此傷及龍體耶。”
“上心甚慰,言曰:卿言甚寬朕心,朕雖心哀,然則萬民於水火之間,朕何能為二人而棄天下黔首耶?”
這年輕的史官詳細的記錄著自己看到的皇帝的舉動,而不遠處,兩個拉著對方手的人已經差點在心裡吐了。
陳臨安使了個眼色給李世民,詢問這場戲還要演到什麼時候,而李世民則回以眼神表示,這場戲的高潮馬上就要來了。
正當兩人執手淚眼的時候,大殿外急匆匆的響起一陣腳步聲。
一個內侍走了過來,臉上帶著著急的神色:“啟稟陛下,楚國公求見。”
楚國公?
李世民一挑眉,順勢鬆開了陳臨安的手,看向那內侍有些困惑:“這麼晚了,楚國公入宮做什麼?”
“請他進來吧。”
當大殿中急匆匆的出現了“裴矩”身影的時候,李世民和陳臨安都已經坐好了身姿,看向遠處。
“弘大這麼晚了入宮,是有什麼事情麼?”
裴矩神色中帶著些許凝重的看向李世民說道:“啟稟陛下,臣這幾日發現晉國公與太上皇有所勾連,暗中查探之後竟然發現.”
李世民以一種迷茫的眼神看向裴矩:“發現了什麼?”
裴矩有些憤怒的說道:“臣發現,太上皇和晉國公殿下暗中勾結,意圖謀逆啊陛下!”
此話一出,整個大殿瞬間安靜了下來。
李世民整個人站了起來,臉上帶著不可思議以及傷心的神情,他看著裴矩怒聲說道:“這不可能!父親和兄長怎麼可能做出來這種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