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內心鬆了口氣,這才說道:“既然如此,那便按照陳公所說的做吧。”

大業二年。

皇帝下旨開鑿大運河,徵調民夫。

但這一次的徵調卻與往昔的十分不同。

當百姓們聽到徵調民夫徭役的訊息時候,都是發出了哀嘆的聲音;但當他們聽到這一次徵調徭役的規則後,所有人都傻眼了。

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這不是騙子吧?

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這就要從如今的徭役制度說起來了。

徭役制度是古代特有的一種政治制度,目的是為了使百姓給朝廷提供軍役、力役和其他雜役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下,平民們不僅沒有工錢拿,而且還要自己帶自己的糧食。

所以在徭役制度下,死傷慘重。

因為一方面他們不捨得帶太多的糧食,另外一方面也沒有太多的糧食可以帶——甚至也帶不了太多的糧食。

而這一次.

鄉間,一位老者站在那裡,臉上帶著茫然的看著前來宣讀聖上旨意的差人。

“官爺,您說的可是真的?”

他顫顫巍巍的說道:“不必我們自帶乾糧,朝廷會提供飯食,而且每日還會給我們發放一些工錢?”

那差人也是小心翼翼的攙扶著這老丈,畢竟在古代這樣年紀的老丈是“祥瑞”的象徵,六十歲以上的老者見了皇帝都不必跪拜,朝廷每年還會發放一些糧食給他們。

“是真的。”

他嚴肅的說道:“這是陳公親自給陛下上書提議的,並且這一次的徭役傷亡應該不會很大。”

“聽說是陳公的弟弟所率領的墨家,發明出來了一種什麼東西,這種東西可以開山裂石,所以不必大量的人力挖鑿。”

差人解釋著這一次徭役為何如此“特殊”,而百姓們則是隻聽到了簡短的幾個字。

“陳公提議”

他們瞬間放心了。

一群人剎那之間全部歸附在了地上,而後眼眸中帶著無數的淚水。

千百年來,自這一片大地佇立王朝開始,有了統治者開始,什麼時候徭役會給錢?什麼時候徭役給了飯食不必自帶乾糧?

千百年來,除了陳氏之外,什麼時候有人將他們這些泥腿子放到了心上?

無數的人頭顱低伏在地上感念著陳氏的恩情。

官渡

陳湛坐在那裡,此時院落中已經沒有任何人的存在了。

他只是靜靜的看著遠處的方向,他的眉宇中帶著幾分哀愁。

這些時日以來,不斷的有好訊息傳到他的耳朵裡,可卻不能夠讓他有絲毫的開心與興奮,他只是不斷的在心裡責問著自己。

做的這些事情真的值得百姓們如此報答麼?

他也終於感受到了當年先祖們所行走的道路,到底是一條怎麼樣偉大的道路。

轟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