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南北相通(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業元年
奪嫡之爭的勝負已然決出,新帝登基之後大肆封賞自己的功臣們,而他在封賞的過程中也沒有忘記遠在遼州、幽州的那兩位。
楊廣只是瘋了一點,但他卻並不是傻子。
大隋需要陳氏,至少是需要一個陳氏的人在朝為官,也唯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大隋的穩固,才能夠保證所謂的“正統”,哪怕他並不願意這樣也是一樣。
所以,封賞的功臣中,以“李世民”以及“陳臨安”為首。
以下是封賞名單。
加封李世民為天策將軍,位列從一品將軍之列,追加“天策公”,許其世襲罔替;加封李世民為遼州五郡節度使、兼五郡黜置使、兼遼州大都督,兼遼州牧總領遼州一應事務。加封李世民為上柱國、且列朝堂國公之列。加封李世民為軍司馬。
對於李世民的加封,除卻將天策候變成了天策公之外,其餘的倒是沒有什麼太出格的。
而他對於李世民的加封,其實也是延續了當年楊堅對於李世民的處理政策——即將他和李氏隔離開來,讓李氏和李世民成為兩個獨立的個體。
甚至這一次楊廣所做的更為誇張一些。
且看一看李氏如今的身份和榮譽加封吧。
李氏家主李淵如今是什麼職位?
太原郡守、上柱國、唐國公。
而李世民呢?
遼州五郡節度使、黜置使、大都督、遼州牧、軍司馬、上柱國、天策公。
真正做到了兒子比當爹的還要強許多。
而對於陳臨安的加封則是稍微過火了一點點。
加封陳臨安為臨安將軍,位列從一品將軍之列,追加臨安公,許其世襲罔替;加封陳臨安為幽州五郡節度使、黜置使、大都督、兼北方三行省節度使、幽州牧,並令幽州一應軍政要務,遇事可以先斬後奏。
加封陳臨安為“太尉”,兼令尚書檯右僕射,加榮譽頭銜“紫金光祿大夫”。
首先便是之前開皇帝本就出格的一應加封全部沒有取消,然後就是還加封了兩個真正的實權官職——太尉以及尚書檯左僕射。
須知,開皇帝時期,也就是開皇十三年的時候,尚書檯令這個位置已經成為了“虛職”,基本上不再設定。
也就是說尚書檯基本上就是左右兩位僕射說了算——在這其中,又是以右為尊,尚書檯右僕射基本上相當於從前的尚書檯令。
如今的國朝已經沒有了丞相,丞相署內吏也跟著撤銷,那麼整個國朝實際上相當於丞相的官職就只有尚書檯右僕射、中書令、門下令。
而除卻這兩位之外,最讓人震驚的便是另外兩個人的加封了。
或者說尤其是對這兩個人中某一位的加封。
加封“張安世”為紫金光祿大夫,拜張安世為“中書省左舍人”;昭告太平道為道教正統,賜龍虎山與張氏,許其世代居住,為張氏私產;加封張氏當代家主為“天師”,許其世襲罔替,尊為道教於凡俗的至高正統領袖。
加封“裴矩”為紫金光祿大夫、拜裴矩為“門下省右侍中”,拜裴氏家主為“河東郡郡守”。
對於裴矩的加封沒有人有意見,畢竟這位晉王麾下的謀士一直勤勤懇懇的幫助晉王,一直到了如今的這個位置,那麼他享受從龍之功而登上這個位高權重的位置是正常的。
但為何張氏、張安世也能夠如此位高權重?
一些人暗自疑惑,卻很快就得到了解釋。
能夠走到這個位置上的人從來就沒有笨蛋——這一點是所有人都必須要知道的。
他們迅速的將“太子謀逆逼宮”以及張安世得到了新帝看重這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聯絡到了一起,從而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張安世背刺了太子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