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是什麼模樣,陳成己見過了,所以他知道生活在大漢底層的那些百姓們的悲哀。

但很可惜的是,當時的陳成己也好,當時的大漢也好,都不適合倒下。

所以陳成己站了出來,將即將傾倒的大漢扶了起來。

而如今,大漢是該倒下的時候了,但陳成己已經老了,時光匆匆從來不會等待任何人。

從一開始的時候,陳成己就知道。

最後會推翻大漢朝的不會是自己,而是他的兒子陳朱樓。

所以他願意給自己的兒子一點時間,也同樣願意傾聽兒子的選擇。

如果從人世間回來的陳朱樓依舊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那麼陳成己也不會強迫陳朱樓去做什麼事情。

他會選擇另外的人。

陳成己從來不會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人、一個辦法之上,他從來都是會準備幾個“後手”。

但.所有的後手都不如陳朱樓的作用大。

馬車搖搖晃晃的在官道上疾馳而過,周圍盪漾起來無數的塵埃,陳朱樓坐在馬車中,眉宇中帶著些許的思索之色。

這一次其實他是去找太平道的那位天師,也就是號稱“大賢良師”、“天公將軍”的張角。

陳成己給他的安排便是如此,只需要跟在張角的身旁八個月,之後陳朱樓便可以回到京都。

而事實上,在陳朱樓出發之前,他內心的“志向”就已經動搖了,因為陳朱樓經過前面幾年時間的默默觀察,已經徹底對大漢王朝的那位天子陛下失望了。

他覺著天子的昏庸不足以讓陳氏繼續支援劉氏,到了這個時候,陳朱樓心中想的依舊是“權衡利益”之後的得失決定。

這也是為什麼陳成己想要讓陳朱樓去看一看人世間的原因。

世上諸多事,千般姿態,唯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明白。

長安城

在陳朱樓走了之後,長安城倒是安靜了一段時間。

實在是之前的那幾年時間裡面,陳朱樓、劉備、曹操三個人雖然已經位高權重,但三人總是喜歡搞一些微服私訪的事情,長安城中許多紈絝子弟都栽在他們手裡過。

而栽了之後,那肯定是要讓家裡拿錢贖人的。

這一部分人除了少部分奉家族之令前來故意送錢的外,其餘的紈絝子弟大多數是不長眼的,而這些不長眼的紈絝子弟在被釋放之後,一定是會被家族嚴懲。

也正是因此,當陳朱樓走了之後,當曹操、劉備開始忙碌於朝堂政務的時候,長安城中的那些紈絝子弟又是找到了喘息的機會。

雖然他們依舊不敢觸犯律法,但即便是律法也是有一些漏洞的,只要不觸及真正的底線,那麼即便是“紈絝”一些,上面也是允許的。

這是暗中所謂的潛規則。

曹操對這種情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太過分,他現在這個年紀也不想要和這些紈絝子弟再有什麼爭執了。

人在年紀逐漸增大之後,就會慢慢的開始學會妥協兩個字的寫法。

哪怕他知道這不應該妥協,哪怕他知道這其實應當也抓起來處理了也是一樣。

而相較於曹操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劉備更加看重律法的尊嚴。

若是想要鑽律法空子的,便是觸犯了漢法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