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頁)
章節報錯
拍馬屁這種事情怎麼能夠假手於人?
尤其是拍安國王的馬屁。
在知道安國王世子陳朱樓有可能受到傷害的時候,董卓即刻起身,決定親自調兵遣將,帶上牛輔一同前去營救安國王世子。
嗯,讓安國王世子記住他是次要的。
主要是為了全力保護安國王世子的周全,畢竟陳氏歷代為天下犧牲,天下人都應該對陳氏感恩戴德,他董卓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這般想著,董卓更加迅速的催動身下馬匹的飛奔了。
夜色的招搖下,無數的殺機浮現。
天下之間的動盪不僅僅是長安城能夠感覺到,就連這亂世中的其他地方也同樣能夠感覺到。
幽州邊界已經開始人心浮動,幽州刺史劉虞主張的懷柔政策已然對這裡的一些蠻夷之輩沒有了效果,其中最大的蠻夷便是看似為“讀書人”的公孫瓚。
公孫瓚的主張是對那些異族蠻夷實施酷烈的刑法,以此來讓他們能夠畏懼和害怕。
他堅信,仁德或許不能夠讓所有人聽話,但害怕一定能夠讓所有人聽話。
可劉虞並不這樣認為,他是典型的儒家弟子,並且是董仲舒那一派系的,於是他和公孫瓚的關係愈加的惡劣。
其中還夾雜著一些派系之爭。
因為公孫瓚的老師盧植、劉寬等都是政治學與儒學的雜交派,並且偏向於儒家的“公羊學”,而且是變異了的公羊學。
不只是幽州,北海那邊的情況也不算很好,出任北海相的孔融與北海牧的關係同樣不算好,只是兩人的關係倒也沒有差到和公孫瓚、劉虞一樣的地步。
而此時,幷州一位年輕孔武有力計程車卒卻與幷州刺史張懿發生了一些矛盾,若是換做往常,張懿一定是會讓這個小吏知道自己的厲害,但如今天下安定,安國王為相,所有人都不敢在這個時候冒一丁點的風險。
他們害怕成為安國王整頓朝政、懲罰吏治那把刀上沾染上的第一滴血。
於是,張懿告訴這個小吏。
要麼乖乖聽話以後留在幷州建功立業,以圖高升,如此一來升遷速度可以穩住,而且安全性還能夠得到保證,畢竟幷州這裡靠近蠻夷,依照這位小吏的武力,日後絕對不是什麼無名小輩;要麼他找找關係,把這個小吏往上送一送,送給其他人,到時候遇上什麼人就要看這位自己的緣分了。
這位名為布的小吏左思右想,想來想去覺著自己還是不願意受這個鳥氣,於是選擇了第二條路。
在得知這位小吏的選擇後,張懿費了很大的力氣,成功的將這個麻煩甩給了他當初的一位同僚,如今擔任漢中郡郡守的“陳澤熙”。
陳澤熙何許人也?
當今安國王的子侄一輩,出身陳氏第五脈,也就是當初武安王“陳瞻”這一脈,乃是這一脈如今的嫡長子,當家人。
在聽聞自己要追隨的人竟然是陳氏子弟的時候,呂布十分興奮和感動。
他沒有想到與自己有仇怨的張懿竟然願意為自己尋找這樣的出路,這簡直是太令人感動了。
於是他牽著一直跟隨自己的一匹老馬趕往漢中郡。
他想尋找自己的前途。
在呂布懷揣希望踏上前往漢中郡路上的時候,河東郡解縣一位大漢失手打死了人,在律法意識同樣很嚴苛的大漢,這已經算是大罪。
他自覺擁有大才,不願意淪為階下囚,於是自願接受漢法第二百一十四條,前往幽州涿郡為卒,以期立功贖身。
而此時的幽州並不算安寧,公孫瓚與劉虞各持自己的想法,所以大肆招募軍伍。
涿郡本地也有不少人看出了天下局勢的變幻,於是這些人都願意入伍謀求一個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