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夜氏的話,那倒不怪衛氏會相信了。

畢竟夜氏雖然名聲不顯,好似不是什麼大氏族的樣子,但其實夜氏暗中的力量十分強盛,當年幫助天子登基之後,天子便許諾將嶺南一帶暗中交於他們掌管。

雖然本朝不封實際上的“王”,即便是宗室子弟、皇子也不例外,只給一個“虛銜”而不給封地,放著他們在京都之中。

但“夜氏”在實際上也可以說是真正的嶺南王了。

畢竟嶺南一帶的三郡八縣郡守縣令設定,朝廷基本上是不管不顧的——僅僅是在當年那位皇帝在位的時候,先帝登基之後,便將這種“暗中的默契”給直接打破,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派遣了朝廷任命的官員前去接管嶺南一帶。

而且,派遣的還是陳氏子弟。

嗯。

那位陳氏子弟去了嶺南一帶的某個郡之後,直接殺了一十八個作惡多端的夜氏子弟,並且親自提著人頭去找了當代夜氏的家主,詢問他是不是想謀反。

乾脆利落。

那位夜氏的家主倒是沒敢說什麼,但可惜的是,那位夜氏家主的長子、準確的說是嫡長子卻忍不了,直接怒斥那位陳氏子弟,甚至還想動手。

而敢於出門、尤其是去嶺南這種地域的陳氏子弟自然是有點本事的——他是墨家遊俠一脈當代的矩子。

在夜氏家主的嫡長子準備動手的時候,一劍把他砍了。

砍了之後還要問一句“夜家主有意見麼?”

可以說是十分囂張了。

那位夜氏家主依舊錶示:“小兒無狀,您殺得好。”

自那之後,朝廷與夜氏的爭鬥便一直沒有停止,但那位陳氏子弟在嶺南一天,嶺南就歸屬於朝廷一天。

而不屬於嶺南王夜氏。

到了當今的時候,更是特意在嶺南單獨設定了意州,取先前“交州”之名,並且令那位陳氏子弟為交州州牧、兼任交州大司馬。

軍事、政務兩手抓。

這位交州的州牧、大司馬,幾乎是成了新的“嶺南王”,這也是夜氏十分不理解的事情。

我們當嶺南王和陳氏的人當嶺南王有區別麼?

如果讓當今陛下聽到了這個疑惑,一定會說:“當然有區別。”

陳氏的人當嶺南王,那嶺南還是朝廷的;但你們夜氏的人當嶺南王,那嶺南可就真不一定是朝廷的了。

對了。

那位陳氏子弟有一個兒子,與陳瀟同輩,行七。

“看來,夜氏早有了謀逆的心思。”

陳瀟沒有花費多少力氣就將所有的線索串成了一串。

夜氏有謀逆的心思。

這一點是絕對的。

所以他們哪怕是知道“大漢天子”是假的,他們也想要這位假的大漢天子成真,而他們也一定是在暗中與這位大漢天子有了什麼“協議”。

等到大漢“復國”之後,再次封賞他們“夜氏”一個什麼東西。

而這一次,一定不只是單純的當“暗中”的嶺南王。

所謂從龍之功,夜氏的人做的十分熟練。

說什麼復興大漢、說什麼光復漢室、承襲大漢高祖之風,不過是滿嘴巴的道德思想,滿心間的功名利祿。

“衛氏、或者說你接下來準備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