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中下)(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似乎隱隱約約又聽到了自己父親的話,看到了自己父親的身影。
“天下蒼生,何其苦楚。”
“以我一世之身,總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在這個瞬間,陳成己、張角、張成的身形好似在重疊,重疊在一起。
祖天師從怔神當中抽出神來笑著說道:“陛下的願望,會實現的。”
元安十三年,冬。
這個大雪覆蓋的季節此時卻因為臨京城中的訊息而變得火熱,整個大虞境內的百姓們都感受到了來自京都的善意。
大虞境內的所有郡縣都新成立了一個衙門,這個衙門的工作並不是為了催收賦稅、也並不是為了管理百姓,反而是在統計民間無人照拂的五十歲以上老人以及十歲以下的孩童。
這個新成立的衙門叫做:老幼署。
職能就如同這個衙門的名字一樣,負責統計、收留這些無人照拂的老人與孩童,他們也並非是將他們困居在這裡,像是照顧牲畜一樣照拂他們,反而是願意為這些孩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起初的時候,人們並不相信這個事情,反而是覺著朝廷想要收攬這些老幼之人去做什麼壞事,可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也沒有什麼力氣,能做什麼事情呢?
然後有人覺著是朝廷這是要讓這些老幼去送死,做“先鋒營”,這也算是一點點作用。
後來,當老幼署的人真的開始統計的時候,當老幼署真的開始執行了之後,人們才恍然之間發覺,原來這種好事竟然是真的?
老幼署針對不同的人設計了不同的“工作”。
他們會提供一日三餐,甚至會提供固定的“薪酬”給這些本就無家可歸的人。
於是,他們便開始以為這是朝廷在找這些人做一些危險的工作。
有好事兒的人前去打聽了之後,才從老幼署中一位老人的口中知道,他們所做的“工作”十分簡單。
老幼署中所提供的工作,許多都是要耗費大量時間,但卻不需要多大的力氣,也不需要多少思考的工作,也就是一些簡單而又重複的機械性工作。
這些工作若是換成青壯來做,當然不合適,畢竟青壯沒有什麼耐心。
可給這些老人做,那就再合適不過了。
這些老人本就有大量的時間和耐心,他們做這些事情,一方面能夠給自己賺一些錢財,另外一方面也能夠打發這無聊而又漫長的時間。
再後來,人們得知,這些“工作”所製作出來的“工具”中,有的是有大用處的,有的則是流通在市場上的小零碎東西,而製作這些東西的工具便是那些被湧進大虞的“儒生”們所斥責的“工匠”發明出來的。
流傳在大虞境內的那些“蔑視工匠”甚至“蔑視墨家”的情緒開始緩慢消失,他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這個事情需要被斥責的話,那麼什麼事情才是儒生們口中所謂的“高貴”呢?
百姓們開始思索起來,自己往日是為什麼才會被這些人所蠱惑。
思來想去,有些人發現了這其中的問題。
茶樓
此處一向是尋常百姓打發時間的好去處,今日那位說書先生卻沒有說往日講的英雄故事,反而是說起了近些時日大家都在討論的“儒家”與“墨家”的紛爭。
只聽得這說書人笑著問道:“諸位是不是都很疑惑,覺著這儒生說的有道理,墨家說的也有道理?”
看著眾人點頭,這說書人才一拍驚堂木,大笑著說道:“哈哈哈哈,諸位啊,你們且聽我說——”
“這儒家也不是隻有一脈子弟,自孔子弟子而起,有“孟儒”以及“魯儒”、“楚儒”、“荀儒”以及本朝的“董儒”。諸多流派傳承不同,所繼承的思想和行事風格也不同。”
他笑眯眯的說道:“其中,孟儒傳自孟子,他們的風格較為正統,以民為重;而魯儒則是不同,他們講究凡事從“規矩”,也就是“禮”中而來,自然就瞧不上其他的流派,荀儒和楚儒、董儒三派的先祖,因為受到陳氏先祖的指點,所以較為雜糅百家,頗重視實際。”
“大虞境內那些“儒生”啊,大多數出自魯儒,他們恨不得天下回到周的那個時候,因為他們自身便是“士大夫”階層,說的簡單點,他們是貴族啊。”
“諸位想想,要是大家都重視儒生覺得儒生高貴,他們豈不是又成了貴族?”
“所以你說,他們怎麼會不想盡辦法的傳播這種思想?”
“而之前咱們覺著有道理,是因為他們刻意的將墨家、或者說工匠的作用給貶低了。”
“他們有說工匠製造出來的這些東西的作用麼?”
“我的叔叔家的女兒的閨中密友的父親的一位朋友就在老幼署,他可是打聽過了,裡面的人每個月能拿到一金!”
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