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言和(第1/4頁)
章節報錯
天泰二年,冬。
長安以及琅琊的諸多事情全都變得更加複雜了起來,但如今天下三方勢力的糾纏卻比這兩方勢力更加錯綜複雜。
自從大虞立國之後,長安方面就把主要的目光全都放在了大虞的身上。
畢竟對於長安的天子以及那位皇叔來說,琅琊那邊雖然也是“偽帝”,但那位天子卻是實打實的劉漢血脈,只能說是“內部矛盾”,即便是那位曹丞相有想謀反的心思,但這不還沒謀逆麼?
張角可以實打實的做出了謀逆的事情。
這就讓大漢方面十分憤怒了。
肉可以爛在鍋裡,但是絕對不能夠被“外人”拿到。
於是,在天泰二年的時候,一封信悄無聲息的從長安城送往琅琊,這是一封由大漢天子以及當朝真正掌權的皇叔“劉玄德”所親手書寫的信件。
一場巨大的腥風血雨,即將來臨。
琅琊城
曹操看著手中的信件眼眸中帶著些許猶豫的神色,他有些無法決斷了。
他將信件遞給周圍坐著的眾多信賴的謀士:“你們瞧一瞧這個,此事你們覺著應當如何應對?”
眾人將信件看了之後,同樣是神色各異。
信件是那位劉皇叔寫的,目的很簡單,長安方面想要與琅琊這邊聯手,一起圍殺大虞,之後兩方勢力各憑本事。
等到將大虞吞併之後,再說其他的。
荀彧看了這信件後,略加思索,便帶著些許意味深長的開口道:“這封信件說明了兩件事情。”
“其一,如今的長安方面更加痛惡大虞,畢竟那位張天師所建立的大虞和大漢是沒有任何關係的,而琅琊這邊,天子乃是漢室宗親,這說到底不過是劉氏的家務事。”
“其二,只要我們不像是大虞那樣,明目張膽的反漢篡位,那麼長安方面與我們暫時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衝突。”
他十分誠懇的看著曹操問道:“依照彧來看,若是丞相沒有稱帝的心思,那麼與長安方面聯合,而後消滅大虞,這是最好的打算。”
“畢竟秦漢爭霸,總比秦楚漢三方瓜分天下要來的好得多。”
“不是麼?”
曹操聽懂了荀彧言下之意,這其中的意思就是,即便是他曹操有想要謀逆的心思,最好也是等到瓜分了天下之後。
當然,這也是荀彧在試探他是否與“張角”一樣,有謀逆的心思。
郭嘉等人倒也是點頭,對於這件事情來說,沒有什麼可以思索的,畢竟聯合起來對抗如今看起來勢大的大虞是一件必須的事情。
從天泰元年開始,張角開始大肆擴張,並且學著當年“秦朝”的樣子,設立了所謂的“軍功制度”、以及對應的“人才制度”。
大虞境內所有人,不管是世家大族也好,還是普通的百姓也好,只要能夠立下軍功,或者透過相應的考核,都可以入朝為官。
並且封賞爵位。
哪怕長安以及琅琊方面都對此表示了反對,說大虞加封的爵位不被大漢承認也是一樣。
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樣的——我管不你承認不承認,先把爵位拿到手再說。
我又不在你們的地盤生活,你們管的著我?
正是因為這種擴招人才的制度,方才建立了兩年的大虞已經有了“鯨吞天下”的氣象。
長安以及琅琊隨之也都頒佈了各自相應的制度,但這種事情一向是第一個開頭吃螃蟹的人能夠佔到巨大的便宜。
大虞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
而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張角更是誕下了他成為皇帝之後的第一位嫡長子,並且冊立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