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世事變遷(第2/4頁)
章節報錯
以此來尊奉自己為正統。
而這個訊息傳出後,天下譁然。
在歷史中這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這是九州大地歷史上第一個政教合一的王朝、或者說不能夠說是政教合一,只能夠說他的開國之君是一位“教派領袖”。
大虞建立之後,雖然國內興建道觀、大興道教,但卻並未曾如歷史軌跡中的魏晉南北朝一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情形並未曾在大虞一朝出現。
或許是因為大虞的開國之君起自宗教,所以大虞一朝對教派的管轄也是十分的嚴格,許是因為害怕再有一個“張角”問世。
而訊息傳播到了官渡之後,官渡陳氏勃然大怒。
陳氏當代家主,官渡陳氏的領袖,當代安國王則是斥責張角為“妄言”。
陳朱樓在一次宴會上明確的表示,自己的先祖“陳野”並非是什麼神靈、也不是什麼所謂的上帝君,更不是天道的顯化。
陳氏不信任何的神鬼教派,陳氏只相信活生生的人,只相信一步一個腳印。
因此讓張角不要沾邊。
甚至為此去信給大虞的皇帝張角,表示如果張角繼續這樣詆譭陳氏的先祖,陳氏就要不客氣了。
而張角的回答則是十分謙遜。
哪怕如今的張角成為了皇帝,成了一國之君。
他的原話翻譯一下就是
“我尊奉的是“太上玄穹高上帝君”陳野,與您的先祖“陳野”是不同的,就好比三清中的“太清天尊”老子並非是歷史中的那位老子一樣。”
“我們十分尊重陳氏的先祖安國王陳野,也十分尊重我們所信奉的神靈“太上玄穹高上帝君”。若陳氏感覺到了冒犯,我們此後供奉之時,可只以“上帝君”之名,而不以“上帝君陳野”之名。”
總結一下就是詭辯。
但這卻是十分合理的詭辯。
陳朱樓沒有對此事再做什麼評價,畢竟都已經說了此陳野非彼陳野。
當然,他本來也沒有想要就此事發表什麼看法,只是有些人開始把大虞牽扯到了陳氏的身上,所以他必須是做一些舉動,表明大虞和陳氏沒有關係。
承泰五年;建安五年;也是歷史中的天泰元年,一件大事發生了。
大虞皇帝、長安大漢皇帝、琅琊大漢皇帝,三者共同釋出了詔書,斥責天下所流竄的“黃巾賊”為賊子。
其中大虞天子、兼任太平道天師張角表示這些人是打著“黃巾起義”的亂黨,是危害天下百姓生活的逆賊,所以長安、琅琊不必顧念大虞的面子,可以將其直接覆滅。
長安天子劉民表示,這些亂黨的存在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大漢的安寧,所以拜大漢上將軍“皇甫嵩”為主將,偏將“關羽”、“張飛”、“馬超”、“魏延”、“黃忠”等人,各自率領一支兵馬,鎮壓黃巾霍亂。
琅琊天子劉協則是乾脆利落的頒佈詔書。
以“夏侯惇”、“許褚”、“于禁”、“張遼”、“徐晃”等人率領兵馬,平息境內各地的黃巾亂黨。
一場轟轟烈烈的剿匪運動,便這樣開始了。
常山
吳暢領著殘兵敗將四處逃竄,臉上帶著憤恨之色。
自當年張角揭竿而起之後,各地響應者紛紛,而張角建立了大虞之後,暗中聯絡了這些各地的“黃巾軍”,一部分投靠了張角,帶著自己的兵馬去了大虞的地盤,而後算是被另類的“招安”,另外一部分如“吳暢”這樣的,則是繼續留在自己的地盤上。
正義的從來就不是黃巾軍,而是那些沒有了活路的百姓。
吳暢最開始也是一個吃不起飯的人,後來他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