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真假天子(第3/4頁)
章節報錯
他像是在對張角說著,也像是在對自己說著,更像是在對那些即將來到官渡拜訪陳氏的人說著。
“陳氏中人,絕不稱帝!”
昔年,陳氏建立的時候,是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周天子曾經允諾陳氏可以稱王。
但在所有的誘惑之下,陳氏都堅持住了本心。
並且陳氏的先祖喊出了“陳氏絕不稱王”的話語。
如今世事變遷,大漢早佇立四百多年,而這中原天下也是從秦至漢,天子不再是“王”,而是“皇帝”,陳氏更是被當初的漢高祖皇帝加封為“鎮國王”、“安國王”。
陳氏當代家主時代為“安國王”,陳氏上代家主追加鎮國王。
似乎陳氏絕不稱王的話語早已經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紛湧的世家們也想要知道,陳氏是否依舊像是當年所說的一樣不想成為天下共主,還是說當年的誓言,早已經消散在歷史長河。
陳氏也動了君臨天下的心思?
誰也不敢確定。
甚至張角都不太能夠確定這件事情,這也是張角此次來這裡的真正目的,他想要知道陳氏會不會稱帝,會不會直接取締漢室天子為帝,而後改朝換代。
此時的張角也好,日後的諸多來訪者也罷,都得到了一個答案。
那就是
陳氏絕不稱帝!
在走出官渡城的時候,張角回過頭看了一眼這蒼茫的官渡城,面容中帶著些許的感慨。
官渡城一直佇立在這裡,甚至此地已經發展成了相當於一個郡的強盛。
陳氏不願意摻和進這天下的紛爭中,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
說是好事,是因為若陳氏的“心”發生了變化,那麼日後的華夏大地、日後的九州該何去何從?
這五百年來,陳氏就如同是一個護道者一樣,護持著九州大地。
可如果當這個“護道者”成為了“天子”,那麼一切都會產生變化。
京城中
昭寧元年之後,天子好似是熄了火一樣,沒有再對曹操動手,反而十分謙讓。
可不管是天子還是曹操都知道,這一場戰爭方才開始。
關於這一段歷史,不同的史書中有不同的描述。
在後世中,有三本漢書。
第一本漢書名為“漢書”,記載了從當初高祖皇帝劉邦到漢少帝劉民的大漢昌盛之事,是大漢最後一名史官“司馬仲”所書,司馬仲是司馬遷的十五世孫。
第二本漢書名為“觀漢紀”,記載了從當初高祖皇帝劉邦到漢獻帝劉協這一段過程的故事,是大漢最後一名史官“司馬仲”的族弟,大魏的第一位史官“司馬康”所書。
第三本漢書則是有上下兩冊,分別是“舊漢書”、“新漢書”兩冊,合為“史書·漢紀”,這本則是由虞朝第一位史官所書。
三本漢書的歷史記載當中,漢高祖皇帝劉邦到漢靈帝之間的許多記載,大致相同,就算是有些不同的地方,也是稍微變化,沒有太多爭議。
但書寫到關於“漢哀帝”劉協、“漢少帝”劉民、“漢獻帝”劉協的時候,三本書則是開始有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了。
關於這三本書中的記載,後世中許多歷史學家都曾經想要研究,各執一詞。
其中“史書·漢紀”的支持者最多。
原因有兩個。
第一,這本史書中的許多記載,在其他兩本書當中都能夠找到“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