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烽火連三月【求訂閱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承泰元年在歷史中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在歷史書中也有詳細的記載。
尤其是“黃巾起義”這個歷史事件,可以說是整個華夏古代史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事件之一,在某些討論哲學與政治的書籍當中,甚至將其稱之為“紅色火種”。
人們普遍認為,在這一年中,張角帶領的黃巾軍是歷史中第一支真正的“農民起義軍”,並且說這一次的起義標誌著農民思想的覺醒。
這也是歷史中第一次,農民為了自己的“性命”而悍然發動的戰爭,但卻絕對不是第一次。
這是前例,是先河。
是傳承。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歷史中將這一場戰爭列為了最為重要的戰爭之一。
當然了,有這樣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張角”以及農民起義,更重要的是,這一場農民起義發展到最後,已經不單單是一場為了獲得生存而發動的戰爭了。
它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一定的“神聖性”。
華夏的古代史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歷史,人們總是能夠從歷史中挖掘出來很多資訊。
在華夏古代的歷史中,一共有五場載入史冊,被稱之為“血腥場”的戰爭,這五場戰爭的殘酷性、意義性、乃至於神聖性都十分重大。
其一,剛於之戰。
剛於之戰的勝利,正是宣告了華夏九州大地即將進入“大一統時代”,它也昭示著秦國的徹底崛起,成為無人可以阻擋的霸主,這場戰爭更是秦統一的重要條件。
正是這一場戰爭,宣告了中原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秦國的腳步了。
其二,碎玉之戰。
碎玉之戰其實不能夠說是一場戰爭,後世的人們通常將“秦燕之戰”以及“秦漢之戰”並稱為碎玉之戰,這兩場戰役也十分相似,都是護衛自己家國的戰爭,且都是拼了個你死我活。
前者幾乎是將當時風頭最盛的三顯學之一的“墨家”給拼光了,後者則是葬送了大秦帝國。
而這兩場戰爭當中所蘊含著的“正義性”也被後世所宣揚。
戰爭從來沒有什麼對錯,只有利益和立場的不同而已。
其三,則是在黃巾起義後期出現的一場戰爭。
名為
“伐天之戰”。
伐天之戰更加殘酷,甚至較之前兩場戰役,這一場戰役死去的人更多,無數的人化作血海,甚至後世中有人曾經統計過黃巾軍中那位接替“大賢良師”之“天公將軍”位的新將領手上的人命後,發出了感慨。
這位手中的鮮血甚至比當年的“人屠”白起還要多。
這在歷史中式極其罕見的。
而此時,這一切都還未曾發生。
張角起義之後,戰火迅速席捲了天下,許多同樣無法忍受的人、以及那些隱藏在暗處的野心家們開始蠢蠢欲動了,在試探了許多次之後,這些人正式站了出來。
比如幽州的公孫瓚,比如江東的孫權,再比如荊州的劉表.
所有人都在迅速的拉攏起來自己的勢力,所有人都在拼命的發展自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位於長安城中那個高高在上的位置。
沒有人不想成為天子。
所有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劉氏已經失去了天命,那麼為什麼不能夠讓我代替劉氏成為這個人呢?
當然了,這些野心家們也是會害怕的。
他們第一害怕陳氏。
第二害怕當年與陳氏約定了“金刀之盟”的高祖讖言。
昔年有王莽篡漢,但最後不還是被劉氏的人聯手陳氏給澆滅了?哪怕最後王莽已經建立了全新的朝代,最後還是劉氏光復!
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