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大江東去浪淘盡【本卷完】(第2/3頁)
章節報錯
兩個月後,等待這個小國的則是率領大軍的大漢將軍。
三個月後,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這樣一個國家了。
西域再次變得安靜了起來。
而其餘諸國見到這樣的場景,心中都是嘆了口氣,他們明白,這個國家不過是一隻被殺了的雞,目的便是給他們這些猴子看。
讓他們這些猴子不要有別的想法。
於是,西域諸國們各自都有表達自己忠誠的辦法。
產出汗血寶馬、以及戰馬的國家加大了對漢朝產出馬匹的數量,而其餘的國家則是敬獻礦產、敬獻寶石,甚至有一個小國獻上的是更加遙遠的西方國度的堪輿圖。
大漢天子對這副堪輿圖十分喜歡,他將此圖日日掛在未央宮中欣賞,而被他惦記著的西方國度在透過商人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整日提心吊膽,生怕大漢天子一個心動之下,派遣兵馬西征
建武年間的天下安寧,而光武皇帝的各種政策也十分的偉大,這一點就不必再說。
在這個時期,雖然依舊是以農為本,但如同在秦初、漢初一樣,光武帝大幅度的提高了匠人的地位,也正是因此,這個時期有許多“發明”出現。
當初陳氏所發明的“造紙術”則是再次被改良,所使用的材料更加低廉,造出來的紙張則是更加完美、好看,當然了,民間的大多數人依舊還是使用陳氏所造出來的紙張。
畢竟新的“造紙術”還沒有廣泛的流傳。
等到建武十五年的時候,天下再次進入了長樂安定的盛世年代,人們縱情的歡快的享樂,感慨著身為大漢子民的快樂。
後世中曾經進行過一次討論。
在一個迷茫的階段,所有史學家也好,文學家也好,都在思考。
這個霸佔了中原大地的民族到底應該叫做什麼?
後來,那個時候的某位陳氏子弟將漢書中所記載的這些拿了出來,更是說明在遙遠的西方國度,一直稱呼他們為“漢”,在那個時候,民間也再度想起來了文景之治、永元盛世、光武盛世等等諸多盛世的生活。
於是這個古老的民族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稱謂。
“漢”。
他們是漢人,他們是漢族。
他們以那個雖然已經覆滅了,但在他們的骨子裡留下了許多記憶的國度為名。
後來,哪怕出現了一個同樣強盛的國度,他們的習慣也早已經深入骨髓。
因為在那個勉強凝聚了星光的時期,他們已經習慣了這個稱謂。
未央宮中
劉秀看著面前的堪輿圖,眼睛中帶著些許感慨和遺憾:“只是可惜,朕不能夠以令大軍征伐西方了。”
“那麼一大片土地,怎麼就能夠給一群蠻夷之輩呢?”
陳沖站在一旁,無奈扶額:“陛下,如今大漢的土地已經夠大了,再多的話也不方便治理。”
“更何況,您不是已經接受了西方諸國的投誠,並且宣佈賜予他們皇帝的封號了麼?”
是的,建武二十三年的時候,西方諸國派遣使者前來與大漢商議,那個時候因為西方諸國使者的態度十分恭敬,所以大漢的天子也就被吹捧的飄飄然了。
於是賜予了西方兩個國度“皇帝”的封號,允許他們在西方稱帝。
而西方的皇帝們也十分上道,尊稱大漢的天子為“天皇帝”,意思是這位皇帝凌駕於他們所有的皇帝之上。
原本的歷史軌跡也就這麼的被改變了。
在原本的歷史中,西方的皇帝稱號當然是自己打出來的。
“皇帝”這個稱呼並不是誰想用就能夠用的。
是要“繼承”或者說自己“打”出來的,這證明著“祂”在一個足夠強大的文化圈中是最強大的一個。
原本的歷史中,真正的“最高君主稱號”只有四個,第一中華帝國皇帝、第二羅馬帝國皇帝、第三阿拉伯帝國哈利發、第四蒙古大汗、還有一個勉強算是的波斯萬王之王。
而如今,羅馬帝國皇帝、阿拉伯帝國哈利發、波斯萬王之王的最高君主稱號已經伴隨著中華帝國皇帝“天皇帝”劉秀的冊封而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
歷史的長河當中,只剩下了中華帝國皇帝、蒙古大汗兩個最高的君主稱號。
而蒙古大汗這個稱號還未曾出現,以後大機率也無法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