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那個男人他出現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永元元年的時候,安國王輔佐幼帝登基,之後把控朝政。
但陳氏的權臣永遠都是那個德行,他絕對不會真的“把控”朝政,比如朝政上的事情,他大多數還是會和小皇帝商議的,而且是那種真的商議。
他會從這件事情的各種角度去給小皇帝分析,然後講解這件事情為什麼要這麼做。
最開始的時候,皇帝對陳氏的這位家主十分不滿,他聽信宮中一些內侍的鼓動,覺著陳氏一定會將原本屬於他的權利搶奪,之後再徹底的將劉漢變成“陳漢”。
對於年幼的皇帝來說,許多事情說一次可能是假的,說兩次也可能是假的。
但每天都說的事情,在他們的心中就已經有了可信度了。
可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年幼的皇帝終於明白了到底誰忠誰奸——當然,陳氏這位家主的手段稍微有些酷烈。
他放任一些“忠臣”去幹他們想要乾的事情,在關鍵的時候告病在家。
而後看著這朝堂的發展。
因為陳氏的告病是一個慣例,只要稍微讀過一些書的人就知道,在前朝四世皇帝時候,陳氏的人就因為朝政的荒謬以及四世皇帝的昏庸而告假,在那之後、在新的皇帝,也就是秦武烈帝接管朝政之前,陳氏都沒有再幹涉朝政。
也沒有對那幾位奸佞做些什麼。
而天下的一部分世家也紛紛前往官渡,他們試探了陳氏家主的想法,明白陳氏家主的確是真的失望了。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皇帝自己能夠“立”起來,否則他們絕對不會再管皇帝的事情。
朝堂上的某些人們得知這個情況之後,開始愈加的放肆了。
年幼的皇帝可以從陳氏家主的手中獲得權力,那並不是因為年幼的皇帝有什麼威嚴,更不是因為皇帝的聰明智慧可以超過陳氏。
而是因為陳氏家主願意將手中的權利逐步還給皇帝。
這才是事情的真相。
在永元元年、永元二年、三年這兩年半的時間內,年幼的皇帝明確的知道了這件事情。
那些原本捧著他、哄著他的奸佞們因為他失去了作用,所以不再捧著他,他這個皇帝過得甚至還沒有一些位高權重的內侍過得好。
未央宮中
已經不算太過於年幼的皇帝坐在那裡,望著頭頂的明月怔怔出神。
兩年光景,到底孰忠孰奸,他終於分清楚了。
可即便分清楚了又能夠如何呢?
那位會一直幫扶他、教授他道理的老師已經離他而去了。
他被困居在這深宮當中,無法出去尋找他的老師,而他的老師因為失望也不會再關注這裡。
一滴淚從臉頰上滑落而下,墜落在未央宮的大殿之中。
這裡的青磚綠瓦見過無數的這等情形。
他轉身回到未央宮中,繼續出神,此時的他尚且未曾注意到一個人影悄然出現在他的身旁。
先帝在臨死之前,曾經留下過一支誰也無法指揮的“人手”,名為“繡衣使者”。
幼帝在永元元年的時候,將繡衣使者的指揮權交給了自己信任的那位“忠臣”,當然了,這位忠臣在陳氏家主離開之後,立刻就投靠了那位真正的奸佞權臣。
所以皇帝連繡衣使者的指揮權都失去了。
這才是幼帝如今這般失意的原因。
而常人、包括幼帝都不知道的是,繡衣使者一共有兩批,其中一批便是放在表面上所有人都能夠看得到的這一批,他們的忠心雖然能夠信任,但就像是人心總會發生偏移一樣,他們也會聽從“指揮使”的。
而另外一批藏在這群繡衣使者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