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針藏進了棉花當中。

這樣人們就看不出表面上的惡意了,但實際上的惡意卻一點都不少。

思想的禁錮對於大漢、對於華夏來說是一件好事麼?

當然不是。

對於皇帝來說是一件好事麼?

那要看皇帝到底想要一個怎麼樣子的帝國了。

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追求,所以這個問題對不同的皇帝來說就有不同的答案。

對於如秦皇漢武、唐宗明祖這樣的皇帝來說,自然而然是想要一個強大的帝國,這個帝國的權力甚至可以不必在他的手上太多——當然,這種太多是百分比的權力。

因為對於這種帝王來說,即便是將權力分散出去,他們也是說一不二的。

就比如始皇帝時期,始皇帝的話便是比聖旨更加管用。

對於某些皇帝來說他們不在乎自己的國家到底有多麼強大、是否落後這個世界太多、他們可以眼睜睜的看著這個龐大的國家內裡空虛,只維持著表面的風光,他們也可以看著這個國家逐漸被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超越。

但他們無法容忍自己手中的權力變少,他們無法容忍這個國家變的強大。

因為他們的心裡十分清楚,如果這個國家變的強大的話,那麼他們這種“小人”便無法掌控整個國家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一部分人身為皇帝也會賣國的原因。

比如宋高宗趙構。

難道趙構不知道殺死岳飛等同於賣了華夏民族、賣了大宋麼?

他當然知道。

但是趙構不介意,因為他只想要佔據百分比最大的權力,想要在自己的一方淨土之上掌控一切。

殺岳飛的真的是秦檜麼?

當然是。

但殺死岳飛的真的只有秦檜麼?或者換句話說,殺死岳飛的主謀到底是誰?

後來歷代的史書也好、文人也好、甚至是那些皇帝也好,都異口同聲的說是秦檜,但其實並不是,因為殺死岳飛的主謀是那個坐在皇位上的人。

於是,必須避尊者諱。

於是,便將秦檜拉出來,讓他將這個又大又黑的鍋背在身上。

在想明白了一切之後,劉徹站了起來,望著董仲舒說道:“先生的思想,可以作為“儒家”的正統思想,繼而流傳下來。”

劉徹笑著說道:“當然了,孟儒、荀儒、陳氏儒等儒家的思想也是要傳下來的,這畢竟都是先賢的傳承,我們作為後人的,自然不能夠輕易的丟棄。”

在說完了這些之後,他長長的嘆了口氣。

而等到陳無實離開後,與陳無實一同離開皇宮的董仲舒才回過頭來,回到了這座恢弘華麗的大殿當中。

劉徹的臉上,之前的神色全然消失了。

他看著董仲舒:“朕很喜歡你的思想,但朕暫時卻並不能夠使用。”

“朕令你為博士宮十三經學博士,朕允許你傳播自己的思想,廣收門徒,將你的思想傳承下去,朕允許你成為儒家的正統。”

“這一切的原因,你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