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痣的孩子出生的時候,王痣也好、劉啟也罷,俱都是十分興奮的神色,尤其是劉啟。

因為正是在這一年他將九王之亂徹底平息,諸王在他的手中已經成為了可以隨意拿捏的泥巴,這個時候所發生的一切都會被他稱之為“祥瑞”,更何況是喜得兒子這麼大的一件好事?

於是,劉啟親自為這個孩子起名。

這裡要說明,皇子的姓名不一定都是由天子來起的,因為在某些時候皇子不受到天子的喜愛,他也不能夠沒有名字不是麼?

而且,除卻一部分特別受到皇帝喜愛的孩子,其他孩子的姓名大機率是由長輩取出,之後交給皇帝選擇。

這一次,王痣的孩子的名字確實從頭到尾都是由劉啟來取的。

劉啟坐在未央宮中,神色喜悅興奮的看著面前的奏疏。

而恰在此時,王痣前來請求他為自己的孩子賜名,劉啟沒有絲毫猶豫,隨口說道:“便叫做“徹”吧。”

他的眉宇中帶著些得意和肆意盎然,聲音中也是讓人能夠輕易的感覺到他的快樂。

“希望他能夠貫徹朕削藩的意志。”

貫徹天子的意志?

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王痣心中頓時猛的一驚,而後臉上帶著恐懼與驚喜的神色跪伏在地上謝恩。

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劉啟也是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兒,但他看著已然謝恩的王痣卻又不好將自己的話語收回去,畢竟天子一言九鼎,怎麼能夠隨意收回呢?

思及這裡,劉啟的神色更加緩和了。

在這個時候他隨口發自內心的說出這句話,倒也沒有什麼錯漏,畢竟即便只是讓劉徹為封王,也是貫徹削藩的意志不是麼?

讓他做一個沒有封地的封王。

變革,從自己的孩子身上開始。

這對於天下諸王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交代。

當然,劉啟的心中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那就是為何不看看劉徹這個孩子有沒有可以培養的希望呢?

皇長子劉榮已經被他貶謫為燕王,即便暫時沒有讓燕王歸於封地的打算,他也不準備讓劉榮接受這個大位,這個位置太過於高大了,劉榮把握不住。

而劉榮的母親——慄姬更是讓劉啟心中厭煩。

自己所寵愛的夫人,她竟然敢直接動手準備將其淹死?

這是何等大膽?

劉啟想著想著,就是冷哼一聲,而後嘆了口氣,望著不遠處的天空,再次陷入了沉思。

而王痣則是因為劉啟沒有開口而不敢動彈。

除卻皇長子劉榮之外,其餘的幾個孩子也是都不爭氣,沒有一個能夠可以坐上這個位置,帶著大漢繼續向前進

劉德?

這個人還不如劉榮,不僅是才華不如,連名聲地位也不如,他連長子都不是。

而且他與劉榮乃是同母。

因為母親的緣故觸怒了劉啟的劉榮都不在選擇當中,劉德怎麼可能進入他的視線?

那麼還剩下誰呢?

端坐在高位上的大漢天子劉啟掃視了一圈,看遍了自己的所有孩子,最後發現沒有一個人可以承接自己的大位。

目前看來還有點希望的就是這個剛出生的“劉徹”了。

這麼一想,劉啟就覺著自己方才脫口而出的話更像是一個語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