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那個時候,悟道龍場便是一個禍害。

因此他利用麒麟玉中的陳氏“血脈”和“權力”,在這“悟道龍場”中增添了一道限制。

唯有將拙身樓中的書籍閱讀過“五成”之後,方才能夠得到悟道龍場的一絲“悟道”之力。

而為了防止拙身樓在戰亂中損毀,亦或者陳氏某一日敗落,早在陳慎那一代就已經是將拙身樓中的書籍備份了“許多次”,藏匿在不同的地方。

所以,哪怕是日後拙身樓在戰亂中損毀,這“悟道龍場”也會自動的轉移到另外具有“拙身樓”藏書的地方。

這便是第二手保險。

也是最重要的一道保險,是在“因果符”無法發揮出作用時候的保險。

若後世陳氏敗落,只要陳氏子弟能夠耐心的明白“讀書明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閱讀拙身樓中的書籍,便能夠“悟道”。

悟道之後的陳氏子弟,一定能夠在他所處的時代掀起一陣風雲。

這便是以詩書傳家的真正道理。

聰明人、讀書人,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時代的“弄潮兒”,最次也能夠混一個“中上等人”的身份,這一點是絕對沒有錯漏之處的。

做完這一切之後,陳彼放下心來,而後卻並沒有進入“拙身樓”中閱讀書籍,反而是回到了房中,開始睡覺。

第一日,陳彼只是正常的生活,並沒有去拙身樓中日以繼夜的讀書。

第三日,陳彼讀書的時間更少了,反而是沉浸在一些普通的事情當中,隨心所欲。

第五日,陳彼開始隨意的走在街頭,時不時的看看周圍的煙火氣。

第十日,陳彼開始焚香沐浴。

第十五日,陳彼再次恢復正常的生活。

一直到了第二十一日,陳彼開始在生活中加入了一項“讀書”。

他的讀書非是日以繼夜,十分虔誠的讀書,而更加類似於在空閒的時候就讀一會兒書,在放鬆的時候就讀一會書。

在這個時候,陳彼的心態已經十分平緩。

他最開始看的,不是什麼聖賢道理,反而是陳氏這麼多年內,一些先祖所記錄下來的“雜記”亦或者“遊記”。

之後,陳彼開始看一些別派系的書籍,如儒家、道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等。

再往後,陳彼甚至開始看起一些“史家”的書籍。

他開始閱讀起來在漢之前的書籍,如太史家所書寫的正宗關於那個年代的書籍,如“秦書”“戰國策”“春秋”等書籍,讀史可以明智。

這是陳彼所選擇的一條道路。

在將史書讀完一遍之後,陳彼再次放鬆了起來精神。

而後,開始閱讀法家的書籍。

再之後,陳彼開始閱讀當年“陳野”所留下的雜記、之後是“讀書心得”、再往後是當年陳慎以及陳野的學生所編撰的“陳子”一書。

最後,陳彼才開始閱讀、學習起來陳野留下來的“一手書籍”。

後元七年,爭鬥了近乎五年的“奪嫡之爭”以一種玩笑似的方式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