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這個訊息的、能夠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知道這個訊息的、能夠在皇宮中安然的傳播這個訊息的,只有一個人。

那個人就是站在至高無上位置上的“皇帝”。

劉邦。

長樂宮

劉邦神色更加陰翳了,剛才和陳彼討論完關於立儲的事情,劉如意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了陳彼所說之話的正確性。

當“皇位”是可以競爭的、屬於“優秀者”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剋制住自己心中的慾望念頭。

他們甚至會動“殺心”。

莫名的,劉邦心中對於立儲的事情有了些偏移,他心中的天平正在慢慢的轉換,或許直到哪一日轉換到了一個節點,他就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希望他們不會讓我真的失望吧。”

長安城關於立儲的風波自然也波及到了地方的諸王們,這些人雖然是劉邦的子嗣,但是他們同樣都在觀察著皇城中的風雲.

若是長安城的那些人有機會,會不會

會不會他們也有機會?

雖然現在他們被趕到了封地歸王,但若是日後有機會呢?

他們難道就不想要成為皇帝麼?

至高無上的皇帝?

郡國制度的弊端,已經開始初步的顯現了出來。

這是一個沒有人可以解決的弊端,因為只要地方有王,他們永遠都會想要割據一方。

這是人心所決定的。

諸王們的眼睛死死的盯著長安城。

而此時的長安城中,本應該處於動盪中心的陳彼以及他的四個學生卻是十分平靜的在上課、少師的這個身份一日沒有確定下來,這四個殿下就來國子監一日。

這是屬於劉邦的命令。

誰都無法反抗。

承秦五年。

少師陳彼在長安城中掀起了承秦年間第一件、也是大漢開國以來第一件大案。

其中所涉及到的人數之多、人員之廣、地位之高,簡直是讓未來的大漢都無法媲美。

長安城外的護城河中,不斷的流淌著鮮血。

鮮血幾乎將護城河給染成了鮮紅的顏色。

人頭落地。

但.

在這滾滾的殺意和人頭中,一些人卻看到了關鍵內容。

皇帝沒有動那些真正的“涉及到的高層”,也就是那些勾結大臣的皇子們,甚至連一句話都沒說,就這樣讓他過去了。

而且,對於這件事情,皇帝也沒有過分的“追究”。

即:只是處理了表面上的那些人。

這讓人們都鬆了口氣。

承秦五年是血腥的一年,所有人都在沉默中度過。

承秦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