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處於大秦以及楚國和其他郡縣之間,而如今天下沒有了其他郡縣,項羽若是想要進而一統天下的話,就必須是攻打漢國的領土,他無法越過漢而攻打秦國,除非漢願意與楚國聯手,讓楚國借道。

但是就算不說劉邦願不願意與楚國聯手,就只是說劉邦敢借道,項羽敢過麼?

項羽敢過,劉邦敢借道麼?

倘若真的兩個人都信得過對方,當秦國覆滅了之後,對劉邦有什麼好處?

難道好處是終於可以被楚國前後夾擊,像是夾心餅乾一樣夾在中間了?

劉邦不可能幹這樣的蠢事。

武烈五年秋,蕭瑟的秋風席捲大地,項羽在國都之中開始憂慮。

范增站在他的面前,終於還是無法真正的拋棄項羽,決定最後再給項羽出一次主意。

只要項羽願意聽從這一次他的建議,那麼大漢必定群龍無首從而覆滅。

沒錯。

就是流傳千古的“鴻門宴”。

而項羽幾經猶豫之間,終究還是同意了這個顯得不那麼“光明正大”的陰謀,這對於項羽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如今他的身旁有了嬌妻美妾,若是有辦法能輕鬆的解決掉漢國,他自然還是願意的。

一封信件便這樣從會稽郡中送出,帶著滿滿的“誠意”來到了漢國的沛郡之中,落到了漢王劉邦的手裡。

沛郡

劉邦焦慮的望著手中信件,臉上帶著茫然的神色:“這該如何?”

他來回走動著:“如今我大漢還未曾準備好與這項羽一決高低,且手下並無大將,若是本王不同意項羽的邀請,項羽定然會以此為藉口來攻打我,而若是答應了”

劉邦看向還在沉思的蕭何,低聲道:“若是答應了,這明顯是有去無回啊!”

蕭何略微猶豫,卻是說起來了另外一件事情:“王上。”

他抬起頭看向劉邦:“昔日的韓相之子、故秦內吏張良來投,臣聽聞他曾與那項羽的伯父有些交情,若是能夠說動項伯為王上做保王上定然可以安然回來。“

而陳平則是同樣眼眸中放光的說道:“而若是項羽放棄了這個機會,您便是有數年的時間可以休養生息!”

“就算不多,只要一年,大漢便是可以週轉過來了。”

“而如今天下來投的人那麼多,總能夠有能夠承擔滅楚大任的人。”

“還請王上三思!”

劉邦根本不在乎某些階段需要他冒險這件事情,一統天下的過程怎麼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是需要冒險的。

用鮮血累就的才算是真正的“王冠”。

他在意的是那位故韓相之子、故秦內吏,張良!

“子房竟然來投?”

“他竟然願意認我為王?”

劉邦有些喜不自勝,蕭何、陳平、曹參等三人雖然在秦國中的地位較之張良高上一些,但是對於劉邦來說,張良這種三世兩相出身的人來投才真真算是不一樣了。

這意味著即便是那些豪貴大族們也認為他的勝算比項羽大!

“快快有請!”

武烈六年春

楚霸王項羽於鴻門擺宴,邀請漢王劉邦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