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粉身碎骨,哪怕陳氏只剩下最後一個人,最後一點火種。

正如我會一次次的站出來,拯救自己。

這本小說是人對抗世界的小說,它並不厚重,甚至有時候會無趣,但我一定不會故意噁心人。

至於馬上風這種事情,這難道不是一個最合理的解釋麼?

有些朋友說可以用“饑荒”這種大型的災難來讓秦國滅亡,可是命運和人世間的事情不就是這麼荒誕麼?

歷史作弄的小手微微挑動,陳居本應該留在咸陽城的,可是他自己的孩子出現了問題,他能夠不回去麼?

他不能。

因為在陳居是一個人,一個並不算多麼偉大的人,所以在他的心裡“小家”比“大家”重要。

他可以公正公允的處理問題,甚至若是以後陳彼出現了什麼道德上的問題、法律上的問題,陳居一定不會輕饒了他。

但是在照顧他和照顧國家之前,陳居一定會選擇自己的孩子。

這是我所期待的愛,也是我的私心,因為我缺乏正常的愛,我缺愛,所以我不會故意寫讓陳居放棄自己的孩子而照顧這個國家。

更何況,陳居並不知道國家會出問題。

贏文表現的太正常了、蒙恬、蒙毅、蕭何、曹參、陳平、李斯、馮劫、這些人全都在,誰知道他們竟然都會不管皇帝的荒謬呢?誰知道皇帝會變得荒謬呢?

而且大家不會不知道吧......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縱慾了半年,他自身會出現什麼問題.....

在這個時候,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的“巧合”就足以讓他死於中風了。

這才是命運。

荒誕而又強大。

而不是看似威嚴恢弘的搞一大堆饑荒、災荒讓這個國家滅亡。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是不仁,其實是大仁。

歷史怎麼可能為了修正這一點小問題而弄出來另外的大問題?天地之間的生靈本就是平等的!

為了殺一個贏文,而讓那麼多人跟著一起死?

抱歉,命運覺著這是個荒謬的決定。

他選擇最荒誕最不羈最簡單的方式——讓贏文縱情享樂挖空身體然後死於疾病。

總而言之,還是來簡單的總結一下這一卷。

這一卷字數並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

一共二十九章,十一萬字,很簡略,算是目前為止最少的一卷了。

時間是從秦王政十年跨越到四世皇帝元年,期間歷經了始皇帝的十六年、文皇帝的昭和七年、懷皇帝的兩年以及最後秦荒刺帝的一年,一共二十六年的光陰。

依舊是從四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卷名和卷首語。

卷名:揮劍決浮雲

卷首語:一個時代的開始,一個時代的結束。

很簡單,卷名取自李白先生的一首詩,也正是寫始皇帝的。

而卷首語則是我最喜歡的了,因為它象徵著戰國結束的同時,還可以隱喻著秦國的結束。

時代的開始是秦國的開始、是大一統的開始,同樣也可以指代漢朝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