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諸侯盡西來【本卷完,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楚國士兵覺著秦國計程車卒們沒有他們想的那麼強大,而秦國士卒也發現了,楚國計程車卒比以往所遇到的幾國士卒都要強大。”
“或許是因為地利的緣故,秦國士卒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勢如破竹一樣的將四楚滅掉。”
“而當時統帥這一支軍隊的則是武安君陳贊,陳贊在發現了士卒們的不適應之後,即刻便調整了戰略,他們由“快攻”轉變為了“慢攻”。”
“而後來的武成候王翦、武安侯李牧、武信候李信、武孟候蒙鶩也都跟著陳贊調整了對敵策略,所以秦楚之戰經歷的時間是最長的。”
“從秦王政五年末一直打到了秦王政十年初,足足歷經了近五年的時間。”
“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秦國正式將天下一統,也意味著諸華諸夏地區正式進入到了一個和平統一的環境中。”
“這是自八百年前邦周建立後,這片土地第一次進入到了一個統一而又和平的環境,這是令人激動的,也是在歷史中終將留下姓名的一場戰爭和一個歷史事件。”
“自此,華夏這個名字便被廣為流傳了。”
“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霸道的國家、一個真正的封建大一統王朝、一個多民族融合的統一的封建的國家,終於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來了屬於他的光芒。”
“秦楚之戰的意義,較之其他幾場戰役來講,是最宏大的。”
“因為它標誌著,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秦朝的建立。”——《華夏戰爭史·秦楚之戰》。
而相較於戰爭史中關於這一場戰役的記錄,另外一個看似毫不相關的類別卻記錄了更多關於這場戰役表面下的浪潮。
比如《古華夏神話發展史》。
可能有些人會疑惑,為何秦楚之戰會有一部分記錄在《古華夏神話發展史》中?
因為楚國的神靈體系與中原地區是不同的
“在秦國發動了對楚國戰爭的時候,秦國應該預料不到,在這一場戰爭中他們所經歷的、所遭受的不僅僅是關於“凡人”層面的事情。”
“他們遭遇的更多的是關於“巫”與“神靈”的祭祀。”
“是的,楚國的神話體系在這個時期是野蠻而又傳統封建血腥的,在這個時期,秦國以及中原地區早已經是廢除了關於人殉的制度,哪怕是祭天用的也不過是三牲而已。”
“可楚國使用的,依舊是人。活生生的人。”
“他們稱之為“童男童女”,在楚國神話的體系中,“巫”這個概念似乎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地方,“巫”們認為,人乃萬物之靈,是神靈最寵愛的存在,而童男童女則是天地間最純真的存在,他們的身上有著未曾劃分的陰和陽。”
“他們還未曾接觸這個汙濁的世界,所以用這樣純潔的人活殉的時候,神靈會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人類的痛苦,從而幫助人類完成他們的願望。”
“也正是出自這樣的原因,楚國一直沒有停止人殉。”
“在這場戰役中,無論是陳贊還是王翦等人,都在不斷的戰爭中見到了為了反抗秦國的統治,而被迫“活殉”的孩子。”
“那些孩子們用最純真也是最惡毒的眼睛看著他們,他們愚昧而又質樸。”
“根據後來的武安君陳贊所回憶,為了阻止那些愚昧的部落繼續獻祭更多的孩子,他們幾乎是用盡了全部的力量,可最後還是沒有能夠阻止他們。”
“就在萬眾一籌莫展的時候,陳氏之家主、當時的安國君站了出來,並且宣佈,楚國一脈乃為邪神做遂,而非是正統神靈。”
“而當眾人疑惑和不相信的時候,安國君陳肅表示自己的先祖“陳野”乃為人神,並且賜予了他強大的力量。”
“他親自來到了楚國,並且以“雷公之令”改變了楚國北楚國某地的氣候,當陳肅的命令聲落下,天空中果然下起來了大雨。”
“也正是因此,楚國那些蠻荒的部族才開始相信了陳肅所說的內容,並且開始信奉起來了“人神”陳野。”
“而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安國君陳肅再次表明,先祖陳野乃為“人”的神,而非是“神”,他是因為見到楚國百姓受邪神矇蔽而令自己前來的。”
“此事之後,陳野不會再次出手。”
“楚國的野蠻的神話體系在時間的推移中,逐漸的與中原的神話體系融合了起來。”
“古華夏第一次神話體系的發展,便得益於這次戰爭的推動。”
“而根據我們的猜測,當時的陳肅應當是利用了某種科學手段,才表面上看起來是控制了當地的氣候。”
“楚國本就處於南方多雨的季節,所以降雨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後來的人們依舊信奉安國君陳野,所以逐漸的為陳野而加封神廟,日後歷朝歷代的君主也多有對陳野的加封。”
“陳野幾乎真正的成為了“神靈”,這也是我國神話體系中最特殊的一點,我們的神靈大多數來自於我們歷史中的先賢,他們都是我們的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