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這一年【求訂閱】(第3/4頁)
章節報錯
或者說麒麟玉沒有任何“反噬”,也沒有任何的“負面”影響。
它的作用就是如同字面上的作用一樣,很簡單。
“讓人保持理智”的狀態。
但理智一定是好事麼?
不,理智在某些時候或許不是好事,因為它會讓人變得“冷酷”,人之所以是人,不就是因為人會有各種情感麼?
人的情感有些時候,才是最為強大的東西。
陳野感慨的說道:“不過話說回來,不知道正兒會有怎麼樣子的人生啊。”
他看了一眼外界的情形,又是感慨了一聲。
陳昭、陳慎兩人也是幽幽的嘆了口氣,他們在來到“桃花源”中後就聽陳野說了“歷史的既定命運”,若秦國要覆滅,陳氏又該作何選擇呢?
他們不想也不能過多的干涉現實,只能夠看著陳氏中人的選擇。
因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陳氏註定要走一段很長的道路,他們不能夠每次都出手干涉,那樣的陳氏與“稚童”又有什麼區別呢?
秦王政三年,官渡陳氏之子,陳正入朝為官,掌司寇之職位。
而與此同時朝堂上的官員也是人才濟濟。
比如為內吏的“韓非”,秦王侍的“張良”以及韓、趙君王所推薦的“賢才”們,秦國一時可以被稱之為“人才濟濟”了。
這麼多的賢才,自然而然的讓秦國的實力更加強大了。
國內的災情在緩慢的梳理中逐漸的消失,國人們也在秦國官吏上下一心的努力下,而再次過上了“平和”的生活。
至少看不到災情對他們的影響了。
一般而言,澇災和洪災、旱災這些災情之後,都會出現瘟疫,朝廷上下的官吏們也是十分重視這一點的。
在眾人的努力之下,災情以及後續的影響終於過去了。
秦國就像是蓬勃而新生的“龍”一樣,再次抬起了高貴的頭顱,而與之相反的是齊、燕、楚三國。
不斷的有黔首從三國的邊界處逃亡到秦國,他們知道自己繼續在那片土地上待下去,一定沒有什麼好下場,所以他們背井離鄉。
離開了眷戀的故土。
秦王政四年,災情的影響徹底過去了,一些從他國逃亡而來的國人也被妥善的安置在了秦國的不同地方。
他們登記了自己的戶籍以及路引,真正的成為了“新秦人”,這是他們對於自己的稱呼。
秦王政四年平緩的過去了,關於這一年即便是記錄秦國曆史最詳細的“商傳版秦書”也沒有過多的記載。
只有一句
“秦王政四年,上以令民休養生息,累年不戰。”
短短的十幾個字記錄了這一年。
而他的下一年,秦王政五年,則是十分精彩。
因為這一年,停滯了數年的伐國之戰再次由已經親政了的秦王政掀起了!
秦王政五年
這一年的開春,陳學以及鄭國便給嬴政送來了一個好訊息,水利的修建十分順利,雖然依舊沒有完工,但已經可以初步運用起來了。
而這一訊息也讓嬴政激動了起來,因為他同時收到了許多郡守的訊息,向他彙報這些水利工程所能夠給秦國帶來的好處。
因為過於激動,嬴政特意加封陳學和鄭國為“山河侯”,乃為“關內侯”,當然了這個時候加封的侯已經沒有“封地”了,只有一些“食邑”,類似於一個名頭,只能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