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們放下手中的武器卻被自己的將軍屠殺,而這個時候他們無法再忍耐下去了!

於是,一顆大好的頭顱伴隨著絆馬索的出現而滾滾落地。

魏軍士卒中另外一位領頭者捧著晉鄙的人頭,跪伏在白起的面前,獻上了這位魏將的人頭。

魏名將,晉鄙,死在了這個無情的秋天,死在了自己士卒的手中。

他的死,也為魏國的滅亡敲響了“喪鐘”。

大梁

龍陽君帶著兵馬回返,但他還未曾抵達大梁的時候,就見到了無數的流民從大梁的方向而來。

他不可自控的朝著大梁的方向飛奔,心臟幾乎是要不再跳躍了。

沿路無數的災民在告訴他一個事情,魏國的都城,只怕被攻破了.

而事實也正是這樣。

當龍陽君回到大梁的時候,大梁已然被攻破,魏王葬身於無盡的大河之水中。

《華夏戰爭史·秦魏之戰》中是這麼記載這一場戰爭的。

“在這一年,一位秦國著名的老將綻放出來了屬於他的光輝,這是極盡璀璨的一戰,也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不可能出現的幾場戰役之一,他完成了數個不可能。”

“第一,秦將武安君陳贊僅僅以五萬士卒,便攻破了有著十萬魏武卒守護的大梁,這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眾所眾知,十萬死士守城至少需要三十萬的將士攻城才可破。”

“而這樣的情形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在那個落後的時代,糧草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第二,陳贊在那個落後的時代,在短短的十天內引黃河之水而倒灌大梁,這同樣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如今看來都覺著困難,更何況那個時代?幾乎被認為是神蹟。”

“第三,陳贊究竟是怎麼欺騙了龍陽君整整十五天,將龍陽君計程車卒拖在了戰場上那麼久的?他將“攻心”之計策用到了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後世再也沒有這麼能夠算計人心的將領了。”

“而這一場戰役也為陳贊積攢了足夠的軍功,使得他能夠封“君”,他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被封為“君”的人了,此後即便是軍功再盛者,也只能夠被封為“候”徹候亦或者關內侯。”

“這場戰爭的影響不止如此,自此之後人們聽到“武安君”的名字就開始害怕,他也是秦國一統六國中,最關鍵、最堅定的第一步,魏國覆滅,自此,天下再也沒有能夠阻擋秦國的人了。”

“或者說,之前也沒有。”

戰爭結束了。

龍陽君隨著魏王葬身在了那一片滔滔不絕的黃河之水中,不願意留下為秦國效力。

而魏國的宗室也死的七七八八,幾乎沒有人可以承擔的起來“魏伯”的爵位,所以魏國也就成了第一個徹底覆滅的國家。

但在大軍回返的途中,武安君白起,真的逝去了。

事實上,他之前詐死的原因便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撐不了多長時間了,只能夠躺在病榻上,用大補之物吊著性命。

最後的出面,便已經將他最後的一絲“光火”消耗殆盡。

而與此同時一起發生的是,宮中傳出來了訊息。

方才登基三年的莊襄王子楚,吐血昏迷,暈厥不醒。

秦國黔首們都在悲嘆。

難道真的是天不佑秦國耶?

——————————————————

PS:關於子楚的身體,不是強行劇情殺,後續會講的,所有的劇情我都不會簡單的用“歷史的慣性”去強行圓,包括之後秦的覆滅,我都會盡量用合理的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