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萬軍本身就是烤鴨店的老闆,對於烤鴨早已經有了免疫力,一邊看兩個人吃著,一邊給兩個人介紹烤鴨文化。

“北京烤鴨始於明初年間,傳說是明成祖朱棣從南京帶到北京來的,不過以前都是宮廷御菜,只有達官貴人才能吃得到。到了嘉靖年間,烤鴨才從宮廷傳到了民間,老便宜坊烤鴨店在菜市口米市衚衕掛牌開業,這也是北京的第一家烤鴨店。

到了1864年,北京城名氣最大的全聚德烤鴨店掛牌營業,烤鴨技術發展到了掛爐時代。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烤鴨的名聲與日俱增,聞名全世界。據說,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喜愛這一名菜,經常請外賓品嚐北京烤鴨。”

王運生一邊吃著一邊說道:“我以前只聽過北京烤鴨,還真不知道有這麼悠久的文化。”

董萬軍喝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道:“後來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烤鴨店的烤制操作也越來越加現代化,烤製出來的烤鴨味道更加美味。

在烤鴨家族當中,名氣最大,成就最高的當屬全聚德烤鴨店了,它確立了烤鴨家族在北京的形象大使地位。

傳說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全仁老先生,早先是個經營生雞生鴨生意的小商販,在積累了一定資本之後,開創了全聚德烤鴨店。

他當時聘請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差的一位烤鴨師傅,用宮廷的掛爐烤鴨技術來烤制鴨子,使得掛爐烤鴨在民間開始生根發芽、繁衍開來。”

王運生問道:“全聚德烤鴨店有這麼大的名氣,肯定有它的獨到之處吧?”

董萬軍點了點頭,說道:“全聚德確實有他們獨特的操作方法,烤鴨採取的是掛爐烤法,不給鴨子開膛,只在鴨子身上開個小洞把內臟取出來,然後往鴨子裡面灌開水,再把小洞繫上後掛在火上烤。

這種製作方式既不讓鴨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讓鴨子的皮脹開,不被烤軟,烤出的鴨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鴨最好吃的部分。”

“好吃,鴨子皮確實好吃。”王運生吃得滿嘴流油,問道,“董大哥,你們董記烤鴨使用的是哪種方法?”

董萬軍說道:“現在烤鴨的技術和方法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我們使用的烤鴨方法跟全聚德基本相同,只是名氣沒有他們大罷了。”

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說道:“北京烤鴨的掛爐有爐孔無爐門,以棗木梨木等果木為燃料,用明火烤制,果木燒製時無煙,底 火旺,燃燒時間長,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顏色呈棗紅色,皮層酥脆,外焦裡嫩,並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細品起來滋味更加美妙。

嚴格來講,只有這種烤法才叫北京烤鴨。”

王璐瑤雖然一直以來沒有說話,但確實吃得很開心,她指著桌上的一小碟白糖對董萬軍說道:“董大哥,這怎麼還有一碟糖?難道吃烤鴨還要蘸白糖嗎?”

董萬軍說道:“白糖當然是給烤鴨準備的,這還要從烤鴨的吃法說起。

一般來講,北京烤鴨有三種吃法:

第一種吃法:據說是由早些年大宅門裡的太太小姐們興起的,她們為了保持形象既不吃蔥也不吃蒜,喜歡將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此後,全聚德的跑堂一見到女客來了,便必然跟著烤鴨上一小碟白糖,慢慢的其他烤鴨店也都跟著做了。

第二種吃法:甜麵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用筷子挑一點甜麵醬抹在荷葉餅上,放幾片烤鴨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蔔條,將荷葉餅捲起。

這種吃法吃起來美味無比,也是現在流傳最為廣泛的一種吃法。

第三種吃法:蒜泥加甜麵醬,也可配蘿蔔條等,用荷葉餅卷食鴨肉,這也是早年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吃法。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甜麵醬吃,在鮮香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現在也有不少顧客特別偏愛這種佐料。”

王運生感嘆道:“董大哥,這次到你這來真是賺了,不但吃了這麼好吃的烤鴨,還學了這麼多知識。

我決定了,回去之後就開始著手建鴨場,就養北京烤鴨用的填鴨。”

董萬軍說道:“年輕人敢於創業是好事,但一定要做好準備,要多學習,不然養殖業還是有一定風險的,老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不是白說的。”

王運生說道:“董大哥,你還有什麼要教我的嗎?”

董萬軍說道:“吃鴨子我在行,如果建鴨場錢不夠我也能幫你想辦法,但養鴨子我就不懂了,還要靠你自己去學習。”

王運生吃的也差不多了,他說道:“錢的事就不麻煩董大哥了,等我養出鴨子來第一時間找你合作。”

董萬軍拍著胸口說道:“運生老弟,銷售的事你就放心吧,只要你的鴨子好,我的價格肯定是市場最高的,而且有多少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