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生哥,你覺得老狼山的旅遊資源怎麼樣?值不值得開發?”

周傾城問道。

王運生喝了一口紙杯中的二鍋頭,看著眼前的景色說道:“這裡的景色是沒的說,如果開發好了,肯定能招攬很多遊客。”

“我覺得也是,這裡的一切真的是太美了,我在美國這麼多年也沒見過這麼美的景色。”周傾城指著前面一處平緩的山坡說道,“這裡我想建一個度假村,供大家在這裡旅遊度假。”

說完她又指向山頂一處平整的地方,“這裡我準備建一個觀景臺,到時候遊客可以在這裡看星星,看月亮,早上還可以看日出,想想都覺得美極了。”

周傾城越說越興奮,彷彿已經看到了老狼山開發後的景象。

王運生說道“老狼山風景是沒的說,但這裡的一切都屬於原生態,要想完全開發出一個景區來需要一筆非常巨大的資金。

開發景區可不比平地蓋房,就是一塊磚頭運到山頂,那成本也要翻上幾十倍。

還有上山的路,山下通往河運鎮的路,這都需要你來投資修建,如果交通不便的話景區肯定發展不起來。”

想到這裡王運生不禁暗暗搖了搖頭,這筆龐大的數字想想都讓他心生畏懼,已經超出了他此時對於金錢的認知。

對於周傾城,他只知道很有錢,但具體有多少錢,能不能承受這麼大的風險,能不能承受這麼大的資金壓力,就不是他能夠知道的了。

周傾城卻是一臉自信的說道:“要想開發老狼山,肯定需要一筆巨大的資金,但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多。”

她再次將王運生口杯裡的酒倒滿之後說道:“對於景區的開發,我準備分為三步走,將景區規劃為三期工程,這樣既有利於降低開發的成本,又能在第一期工程完成之後開始回流資金。”

聽了周傾城的話王運生不禁眼前一亮,他沒有學過相關的專業知識,所以覺得周傾城的想法很新穎,很實用。

周傾城又說道:“同時我還想準備找縣政府進行談判,跟政府一起進行聯合開發。”

“聯合開發?”王運生搖了搖頭說道,“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小,縣政府這幾年的經濟條件雖然比較以前好了很多,但我猜是沒有錢投到這裡開發一個景區。”

周傾城說道:“我不是要政府給我投錢,我只要跟他們簽訂一個協議,等景區開發成功之後,景區的門票在一定時期之內或者十年或者八年所有收入歸我所有,並且減免稅收和其他相關費用,算是對我投資修路和開發景區的一種補償,等到過了這個期限之後一切再恢復正常。

這樣做對我對政府都有很大的好處。

對於我來講,稅收和其他收費也是很大的一個成本,如果能夠減免的話會大大降低我的資金壓力。

而對於河運縣政府,既不用投入一分錢,又能開發出一個景區。要知道一個景區對於地方的經濟帶動有著很大的作用,不僅僅是因為我幫助河運縣修了一條路,所有來這裡旅遊的遊客都會吃飯、睡覺、購物,這些資金全部都留在了河運縣。”

聽到這裡,王運生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看著周傾城說道:“我這人沒上過大學,文化程度比較低,你說的這些已經超出了我的認知之外,我真的有點聽不懂了。

你這些想法聽起來很不錯,但那也要先期投入一筆巨大的資金。”

周傾城說道:“先期投入是必須的,我從美國回來,就是想透過投資帶動家鄉的經濟,完成我母親的一個願望。

但是投資我只需要投出一部分,其他另一部分我想跟政府協商貸款。”

“貸款,這合適嗎?”

對於貸款這兩個字王運生這些年已經慢慢熟悉起來,聽說這些年為了鼓勵經濟發展,政府開始鼓勵老百姓貸款。

前些天他一個在農村信用社上班的同學還來找過他,希望他能貸一些錢,幫助同學完成一些任務。

可是王運生在趙蘭香這種傳統家庭長大,腦海當中對於拉饑荒這三個字有一種天生的恐懼,而貸款的實質就是拉饑荒,只不過債主是政府而不是個人了。

周傾城說道:“這有什麼不合適的,國家出 臺政策為咱們的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援,等咱們盈利了把錢還給政府,再支付一筆利息,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嗎?”

王運生撓了撓腦袋說道:“聽起來是那麼回事,不過從小我媽就告訴我,自己有多少錢辦多大事,拉饑荒這種事還是不要做的好。”

周傾城笑道:“運生哥,你這種傳統思想已經過時了,現在國家號召我們解放思想,就是對你這種人說的。

貸款發展經濟,現在在美國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經濟執行方式,既有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又能幫助個人實體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絕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王運生想了想說道:“像你說的那樣,如果掙錢了就是好事,能夠很順利的把錢還給國家,可是如果賠錢了怎麼辦?拿什麼還給人家?”

周傾城說道:“凡是企業投資都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哪有穩賺不賠的買賣。

而貸款這種經濟運營方式,前提是借款人要有一定的成本投入。

比如說我來開發老狼山景區,在貸款的同時我也要投入很大一部分資金,要在這裡蓋房,要在這裡修路,如果到時候我賠錢了,還不上國家的貸款,這些資產就可以收歸國家所有來償還我所欠下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