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提前出院
章節報錯
就在吳尚榮的叔叔們剛鬆了一口氣,回到生產隊參加秋收的農忙沒過三天,吳二叔的大兒子吳尚銳就出事了。
吳尚銳今年十二歲,比吳尚榮小一歲,這天早上在山上放牛時,被一頭牛擠下了山坡,把右腿骨摔斷了。
兩兄弟的兒子前後半個月之內連續摔斷了腿骨,讓本村那些與吳尚榮家有矛盾的人家幸災樂禍,說吳萬泉(吳尚榮的爺爺)的後人撞到跳崖鬼了,兩個孫子都把腳摔斷了。
吳尚銳也被送進了縣醫院住院,同堂兄吳尚榮住在了同一間病房。
吳家上一輩幾兄弟前些天帶回家的錢,除了買生活必需品用掉了的外,又全部回到了吳二叔手中,用作醫療費用。
吳尚銳的入院,讓吳尚榮家一大家人是雪上加霜,生活陷入了更加艱難困苦的環境當中。
吳尚榮住院時,每家把喂來過年吃的公雞都買了,每個小家庭只餵了一到二隻下蛋的母雞。
現在吳尚銳住院,除了背吊柴節餘下來的錢,任何一個小家庭都拿不出一塊及以上的鈔票了。
但是,如果連母雞都賣了,家裡沒有鹽吃時,拿什麼去換?何況娃兒住院也要吃一些雞蛋。
現在,唯一能稍微減輕大家庭困難的只有吳尚榮提前出院,回到家裡慢慢地康復,把節省起來的錢用來醫治吳尚銳的腿傷。
因此,吳尚銳入院的第二天,吳尚榮先把自己的想法同媽媽講了。
江文英想到,只有這個辦法才能最大限度減輕他們這個大家庭的負擔,讓大家共同渡過難關。
吳尚銳住院的第三天晚上,吳家幾兄弟都在,江文英就把吳尚榮的想法同吳二叔等人講了。
牽涉到自己的兒子,吳二叔不好表態,吳三叔說道:“我同意榮娃兒的意見,把要吃的藥讓醫生開來帶回去,讓他自己在家裡慢慢的康復。”
吳四叔和小叔也同時說道:“只有採取這個辦法了,否則我們就是現在去背吊柴賣,農忙期間隊長也不會批准。”
於是,第二天上午,江文英不顧醫院的挽留,為吳尚榮辦了出院手術。
醫院為吳尚榮配了一根柺杖,想到他們家裡困難,就沒有算錢,讓他腳好了自己還回來。
由於生產隊的人在搶收莊稼,就只有幾個叔叔臨時請了一個上午的假,把他抬回了家中。
離開醫院時,江文英把吳尚榮提前出院節約下來的126元錢交給了吳二嬸。
回到家裡後,江文英就投入到農忙的勞動中,奶奶就去了吳二叔家幫忙做家務。
雖然老媽出門時,讓吳尚榮就在家好好休息,家務事她回來做。
但是,他不忍心老媽一個人忙外又忙內,在外面忙了一整天都得不到多餘的時間休息。她身體又不好,萬一累倒在床,他們家就真的過不下去了。
於是,他一手拄著柺杖,忍著左腳的疼痛,開始在家裡煮飯、餵豬。有時肩上還掛著一個揹簍去菜地弄些菜回來,供人和豬吃。
這天凌晨下了一會兒雨,路上有點打滑。
早上,吳尚榮去菜地弄菜,回來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
菜灑了一地,柺杖先到了路下邊的菜地裡。
吳尚榮沒有柺杖左腳支撐不起,就從地上爬不起來。
但是,柺杖掉進了路坎下的菜地裡,菜地比路要矮一尺多,吳尚榮要拖著一隻斷腿爬進菜地裡撿起柺杖,那可是困難重重。
吳尚榮抬起頭來四處望,想看有不有過路的大人小孩經過,請他們過來幫忙把柺杖撿來遞給他。
左看右看,他終於看見一個人從遠方走過來了。
走近些了才看清楚,原來是但云山那個遊手好閒的獨生兒子。
但云山的兒子叫但銀富,十八歲了,只有一米四多一點點高,人稱“矮打杵”。
但云山是一個半天放不出一個屁的悶葫蘆,可她老婆是有名的潑婦,對人是出了名的尖酸刻薄。
她教育出來的兒子又懶又饞,人長得矮醜不說,還一肚子壞水。
吳尚榮這次是萬般無奈,才想到求助於他。
欲知是否求助成功,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