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歸程(第2/2頁)
章節報錯
另外一些人也是如此,這些人的身份都不一般,都是南詔軍俘虜後準備運回國內的。
這些感謝趙懷安不知道能有多少,但應該不是個小數目。
當然,趙懷安更看重的還是這些人的人際關係,有這份搭救之恩在,他以後在軍中混,日子會好過不少。
不怪趙懷安未雨綢繆,而是他從昨天就發現了唐軍裡面的歧視是真嚴重,別說人有云泥之分了,就是軍隊也分成三六九等。
就說昨天那場伏擊戰吧,真正出了大力的其實是保義、慕義兩個隊伍,而突將和忠武軍其實就出動了幾十號人,但後者卻是此戰首功。
其中那些忠武軍尤其跋扈,不僅繳獲多吃多佔,還將保義、慕義這些軍的軍士當成奴僕,呼來喝去的。
一開始趙懷安還不明白原因,直到昨夜鮮于嶽回來後,才給他解惑。
原來忠武軍雖然是外兵,但因為戰力冠於諸軍,所以一直有特殊地位。而那些保義、慕義雖然叫軍,但其實就是寨兵雜勇,完全不能比。
保義、慕義兩軍是當年李德裕主政蜀地的時候建立的,按照兩百戶抽一的比例招募成軍。
雖然當時他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雄邊子弟”,但實際上這些人就是被抓的壯丁,地位連外鎮兵都不如。
但即便是那樣,那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隨著蜀地武備衰弱,境內很多戍堡都荒棄了,更不用說這些雄邊子弟了。
所以這些人到現在基本就和山棚沒什麼區別。
不過四年前,南詔人再啟邊釁,當時大將楊慶復,也就是建立成都突將的那人,又再次將這幾個寨軍組織了起來。
只是七十年過去了,昔日十一軍的雄邊子弟大多塢璧殘破,餘眾星散,只有保義、慕義兩軍依舊還在。
這一次救援宋建的任務,是劍南節度直接下達,由大將楊慶復排程軍馬。
但此時,南詔軍已經橫亙在白朮水一帶,大軍出動不現實。
所以楊慶復就令他的兒子楊師範帶著五十突將,並忠武軍五十潛渡白朮水,去節度敵後的保義、慕義兩軍,一起出動襲擊南詔軍的車隊,如此才有此勝。
對了,那個楊師範就是此前揚威的絳袍騎將。
聽了這個背景,趙懷安還咋舌,本來他還以為唐軍是來救被俘的百姓和軍士呢,誰成想就是為了救一個宋建?
宋建的地位那麼高?
當趙懷安問出這個疑惑的時候,鮮于嶽頗有點猶豫,但最後還是說出了內中的關鍵。
他告訴趙懷安,宋建的叔父是平盧節度使宋威,這官位倒也在其次,畢竟平盧遠在東方,和他們川西又沒關係。
但宋威和現在的戶部侍郎盧攜關係莫逆,而他們的節度使牛叢當年就是走的盧攜的門路做的川西節度使,兩邊在派系上來說,分出同門。
所以,節度使才專門下令派精兵救援宋建,原因就在這。
雖然鮮于嶽給趙懷安解釋清楚了,但趙懷安的心裡疑惑卻絲毫未少。
因為道理很簡單,既然那宋建地位頗高,那又是如何被南詔人俘虜的呢?現在,兩邊一直都還未大戰,就有重將被俘,這很不正常。
不過趙懷安當時並沒有問這個,而是問了另外一個事,他將白日趙懷義說的事告訴了鮮于嶽,問後面該怎麼辦。
當聽到黎州刺史黃景復還活著,鮮于嶽也有點頭疼,他給趙懷安實話實說,那就是這種情況下,他趙懷安只能歸軍。
不過一個好訊息是,黎州軍現在就剩下個軍號,連軍旗都丟了,現在趙懷安不僅帶人歸軍,還帶著軍旗回去,沒準可以重建黎州軍。
當然,這一切都要看黎州刺史黃景復的意思。
將這些事情都說完後,最後鮮于嶽才和趙懷安說了一個事,那就是這段時間他需要到宋建身邊伺候,讓他有事去那邊找他。
趙懷安心裡有點捨不得自己這個好大兄,但也明白不能耽誤人家進步。
所以他只能故作爽然,只有心裡苦。
但第二天,鮮于嶽就給趙懷安送來了大禮,準確來說是宋建吩咐的,他之前看自己頗有輜重,就讓鮮于嶽送來了五輛輜車,還調撥一些糧食、補給趙懷安。
鮮于嶽走的時候,還悄悄告訴趙懷安,宋使君是真愛他,他見趙懷安沒部曲,就專門從那些被俘的唐軍中抽調一部分,說一會就過來。
這才是讓趙懷安真正大喜的,金銀這些東西他雖愛,但他更愛的還是部曲、武士,這才是起家的本錢啊。
所以,此時趙懷安正歡歡喜喜地坐在輜車上,等那撥唐軍到來。
但還沒等到部曲,卻等到了那位保義軍的孫傳秀,他帶著二十多人尷尬地靠了過來。
這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