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難越(第1/3頁)
章節報錯
從銅山關北上,穿過人跡罕至的荒原,趙懷安的隊伍進入到了當馬境內,從這裡再往前走就會見到大雪山,那裡就是吐蕃人的勢力範圍。
於是,在當馬的一處河道口,眾人轉道向東,沿著這條不知名的野河行進。
這一段路最艱難的,一座二郎山堵住了眾人向東的通道,他們只能沿著二郎山南的山麓向北繞過這裡,然後再繞回到河道山谷。
趙懷安這一路也在結合後世的地理,他猜測之前抵達的所謂當馬,看來就是後世的瀘定,那條大渡河就是在這處峽谷中穿過,然後轉到漢源的。
而他們繞道的二郞山,後世應該是修了一條隧道,但在這個時候,卻只能用腳繞過。
這一路,趙懷安確實有點吃不消,倒不是體能不夠,而是長時間的穿行山林雪原,讓他的心情異常煩躁。
反倒是那些瘦瘦巴巴的山棚和行屍走肉的唐人解放奴卻一點看不出累。他們扛著五六十斤的資源和趙懷安一路跋涉,風霜龜裂了他們的面板,卻依舊無動於衷。
也許和生活的苦比起來,這些都算不得什麼吧。
本來按照計劃,他們大概五六日天就能到了雅州西北的和川鎮的,那裡是雅州四大重鎮之一,扼守著唐與吐蕃的必經之地。
但現在只是繞過二郎山,他們就用了差不多的時間,原因就是趙懷安的隊伍人數和物資實在太多了。
趙懷安、鮮于嶽這邊有十二人,解放的唐奴有二十六人,再加上招募的山棚人數是六十三人,還有十二個趙懷安從市場上買來的少年,隊伍人數一共一百一十一人。
這一百一十一人,除了趙懷安他們,其他人一共要負責馱運多少物資呢?
其中鐵甲四十一領、皮甲九十八副,陌刀一口,橫刀二十六口,吐蕃刀一百三十口,牛角弓三十二把,箭矢三十壺,牌盾二十面。
除了這些軍資還有一些吐蕃人帶來的毛皮,包括犛牛皮二十八張,羊毛皮三百張,各色狐狸、貂、銀鼠、羚羊皮四十六張,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此外就是從吐蕃人那邊繳獲的一些金、銀牌,瑪瑙、琥珀、松石,都裝在一小袋子,由趙六貼身保管。
除了這些繳獲外,還有一些是趙懷安在市場上變賣的,他將營地的三頭犛牛和十餘頂帳篷都賣了,換回來的就是那十二個少年奴隸。
也是從這裡,趙懷安意識到這片群山雪原中,各山寨的廝殺一點不必外面少,甚至更加殘酷。
十二個少年來自不同部落,因為本寨已經被滅,這些人又是多餘人口,就被拉到市場變賣。
用三頭犛牛換十二個小奴隸,趙懷安肯定是買貴了,但他只想快速出手。
他本來是想把牛換成銀鋌的,但可惜山裡不用這些,而整個市場唯一有點價值的也就是這些奴隸了。
此前從營地中繳獲綿羊不是被趙懷安他們吃光了,就是送給了那些山棚,剩下的牲畜,就剩下六匹馬,正馱著最貴重的鐵甲。
和那些牛羊不同,趙懷安最看重的就是這六匹馬。
趙虎會看馬,他告訴趙懷安,這六匹都可作為戰馬,其中有一匹還是西域良馬,要是碰到合適的買家,百貫都打不住。
由此可見,趙懷安這一次是徹底發財了。
如果趙懷安只是想做個富家翁,將手裡的這些物資、軍械變賣了,足以過後半生。
但趙懷安很清醒,沒有勢力光有錢,那就是別人眼裡的大肥豬啊!可這些東西看著多,但要是用來起團的話,卻又遠遠不夠了。
此刻,趙懷安算是明白了,怪不得土團叫土團呢,那不是因為土,而是因為只有土豪才敢玩這個。
所以一路上,趙懷安也在想著這個事情,想著後面的路該怎麼走。
……
過了二郎山後,隊伍繼續向東走了三日,終於到了一處關戍,這裡就是和川鎮。
這是一處建在山道上的關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