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裡的情況我看了,那些吐蕃兵應該是臨時到的這裡,人數至少有二十人以上。”

剛剛從營地裡跑出來的吐蕃兵大概就是這個數字,也不知道營地裡還剩下多少。

聽到吐蕃兵人數不多,鮮于嶽眉頭舒展了不少,不過他看到趙懷安衣裳沾血,疑惑:

“趙君是和吐蕃人交戰了?”

趙懷安搖了搖頭:

“沒有,只不過順手宰了幾個渣滓。”

說完,他把老叟喊來,溫聲道:

“老漢,那幾個人是有黨羽的,那個市場你不能再去了,你這裡的稻米、臘肉就賣與我吧。”

老叟這個時候已經還魂,他一個勁對趙懷安感激,說這一筐東西不要錢,就送給趙懷安。

趙懷安能佔這個便宜?再說了,他有錢!

於是,他衝趙六一喊:

“老六,將你那銀鋌給這老丈。”

趙六一聽這話只感覺心肝一起痛,他死命搖頭:

“不行,我這有銅錢,夠給這筐稻米了。”

趙懷安懶得和趙六囉嗦,直接從他的衣帶裡搶過銀鋌,還罵了句:

“老六,你也是要做大事的人,斤斤計較這個?以後錢多的是。再說了,給銅錢,老人家能搬得動?”

然後趙懷安就將一塊五兩重的銀鋌遞給了老叟。

老叟怎麼敢收,但趙懷安一個勁塞,到底還是“被”給了。饒是如此,老叟也是一個勁說:

“給多了,太多了。”

趙懷安不搭這個話,而是問營地的事:

“老丈,我看你是唐人,怎麼到了這裡賣稻米。”

這本是平常寒暄,但奇怪的是,老叟囁嚅半天,還是沒直接回答趙懷安的話,只是一個勁的感謝。

趙懷安不明就裡,但後面的鮮于嶽則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衣服,他也就不追問這個了,而是問了最重要的問題:

“老丈,這銅山關的情況你知道嗎?”

這下子,老丈倒是知無不言了。

也正是透過老叟的情報,趙懷安等人瞭解了銅山關內吐蕃人的事情。

原來在十幾日前,大概有數百多的吐蕃部落兵抵達到了銅山關,因為關牆失修多年,早就坍塌得不像樣了,所以這些吐蕃兵就在廢墟的南面紮了木柵。

不過這些吐蕃兵搶佔了銅山關後,卻並沒有禁這裡的山市,反而自己也在市面上買賣。

有了這些吐蕃兵的加入,這個小山市規模倒大上了不少,一些山裡更深處的部落也翻山越嶺到這裡互市。

這些吐蕃兵一直呆到了前日,據說是有幾個南詔人來到了這裡,之後營地內的吐蕃兵就向著南方傾巢而出了。

現在裡面有多少,老叟說不上,但肯定不多。因為自吐蕃兵出營後,剩下的吐蕃人就再沒去過市場,一直龜縮在營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