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好行李,在客棧吃了個中飯,黃老漢就準備帶黃豆他們幾個出去轉轉,這次來,是賣東西也是要買東西的。

先去了鐵匠鋪,南山鎮也有鐵匠鋪,不過沒有這邊的大而且品種全。

黃老漢和大兒子在店裡研究買什麼樣的斧頭好,家裡要建房,就要準備砍木頭,多一把趁手的斧頭就能事半功倍。

依黃豆的意見,再買把鋸子,這樣鋸起樹來才快,斧子太費力氣了。可惜,黃老漢沒同意。

黃老三有一套木匠家事,走山的時候給背出來了,這套工具,也是黃老三攢了好幾年才攢齊的。

隻定了一把斧頭就出來,很多東西南山鎮都有。後來就是看,沒有買,家裡缺的東西太多了,可最缺的還是錢。

馬上要建房,二孫子要結婚,這兩年,三孫子,五兒子,四孫子都要看人家,大孫女也要開始相看了,想想都要錢。

還不知道珍珠能買多少錢,而且賣的錢也不能動,要買那片荒地,還要建房鋪路,真是不能想啊!

逛了一會,就回客棧了,黃老漢準備睡一覺晚上再。黃榮貴和黃寶貴有點急,心想,今上午到了,趁時間早,去把珍珠賣了,不定還能趕上下午的船回家,根本不用在這裡住客棧。

黃老漢卻自有計較,他要趁晚上去打聽打聽,襄陽府哪裡有收貴重物品的地方,而且還要價錢合適。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山,爺爺就帶著黃豆他們出去吃飯。

黃老漢帶著三個人,三轉二轉就進了一個北門邊的巷子。巷子裡一間門臉很的店,賣鴨湯麵。

這家店,門臉,裡麵一點不,進去是一個大院子,院子左側一棵高高的大槐樹。

樹下放著幾張桌子,桌子都滿了,一人捧著一碗麵呼呼啦啦在吃。

屋簷下堆了好幾張空桌子,十幾條長條凳。還有幾個人蹲著在屋簷下抽煙聊,不知道是沒吃在等待的客人,還是吃過了在一邊侃大山的客人。

黃老漢要了四碗鴨湯麵,自己動手從屋簷下搬了一張方桌,黃榮貴和黃寶貴連忙過去幫黃老漢搬桌子拿凳子。

麵是手工擀的麵,不是很白,卻是正宗的精細白麵,隻是工藝達不到,所以不白,微微發黃。

老鴨湯熬在一個大鍋裡,一碗麵一勺湯。湯鮮味濃,鴨子都是早上現殺的鴨子,每一大鍋,湯沒了,麵也就沒了。

開店的是老夫妻倆,一個燒火,順便收拾碗筷,一個下麵熬湯,和老顧客聊。

老夫妻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聽一個做了師爺,跟著東家去了東央郡下屬的一個縣,一個在城南開了一家鴨湯麵館分店。

這家鴨湯鋪子開了二十多年了,老兩口還有一個親閨女,會過來幫忙。

交了錢,客人自己排隊去端麵,吃完自己收拾到院子裡的大木盆裡。

麵很勁道,不得不,這樣的手工麵靠的不單單是功夫,還有和麵時候的料。黃豆可以肯定,麵裡加了東西,不過她也隻能是猜測,加什麼,她根本看不出來。

鴨湯也很鮮香,一口下去,真的是回味悠長。黃豆吃不了一碗麵,挑出半碗給了老叔。

吃完麵,有的人轉身出了門,還有幾個人,意猶未盡的點一袋煙往屋簷下一蹲,南海北聊一會。

來之前黃豆就聽爺爺過,襄陽城裡有幾家老店,李家鴨湯麵館,趙家茶樓,宋記雜貨鋪子……都是道訊息的來源地。

想知道什麼訊息,去這幾家蹲著,最多三兩,就能得到完整的或真或假的訊息。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自己找話頭,往這些訊息上扯。實在沒訊息,還可以花錢,隻要錢到位,沒有打聽不到的訊息。

黃豆幾個吃完麵,結了賬,黃老漢也不走,掏出煙袋點了一鍋煙,蹲在屋簷下開始抽了起來。

邊抽煙邊嘮嗑,黃老漢要問的事情不是什麼機密事情,也不是朝廷大事,隨便幾句,就把要知道的訊息打聽的清清楚楚。

叔好動,黃豆好奇,叔侄兩去後院溜達了一圈。

麵館的後院不大,認真算起來,還沒有前院三分之一大。種了青菜,蘿卜,靠牆邊還有兩棵挺大的石榴樹。

石榴已經摘完了,上麵還剩幾個已經風幹的幹果,有點發黑。

黃豆看的歎息不止,這家是個講究人家,前院種槐,升官發財,後院種石榴,多子多福。

這樣的宅子,沒個幾十年上百年時間居住,是形成不了這樣的。

叔侄倆從後院轉回來,黃老漢身邊已經蹲了好幾個人,一看就是剛才吃麵的幾個。

幾個人抽煙聊,南海北,一柱香的功夫,黃老漢差不多已經打聽到了自己需要的資訊,帶著兒子孫女回了客棧。

“明去榮寶軒看看,據他家專門做首飾,也會收一些稀有的珍貴物事。而且,老闆人不錯,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黃榮貴和黃寶貴沒話,他們習慣聽老爺子的。黃豆也沒什麼好的,她還是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