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我要多買糧(第2/2頁)
章節報錯
中午,他們沒地方做飯,油紙包著的餅子外麵已經被雨水浸濕,大家隨隨便便往泥濘的田埂上一坐,低頭沉默地咀嚼著已經吃不出滋味的麵餅。
而遠處,更多的人都沒有帶吃食和飲用水,他們掰一根相對鮮嫩的玉米就直接啃,或者去地裡刨幾頭紅薯。
不過因為時節沒到,紅薯還很,大部分人不會去動它,少部分去刨也隻是換個口味嚐個新鮮。
晚上回來的時候,還沒黑,遠遠看見河道裡的水又漲了,水裡不單單有枯枝爛葉,還有泡的腫脹的屍體。
大家都沉默著,低頭努力背負著屬於自己的東西,行走著。
雨還在下,身體是濕的,人心也是濕的!
進了鎮,遠遠看見家裡亮著的燈光,很暗,卻覺得人整個突然活了,有家真好!
糧食放到東廂的灶房,留著黃大娘她們幾個趁黑整理。
家裡的幾個男人一人先喝了一碗不太濃的薑湯,輪流在灶房屋簷下用熱水衝洗,再吃飯。
吃完飯,黃老漢讓他們趕緊睡覺,有什麼明再。
黃豆帶著黃梨和弟已經先睡了,而黃大娘妯娌幾個帶著黃米黃桃還在整理著剛剛收回來的糧食。
黃豆一夜幾乎沒睡,這個時代不同於她以前所在的時代。
如果下半年繼續洪澇或者幹旱,家裡沒糧,全家上上下下二十多口人,吃什麼。
等待國家的救濟糧?不用想,也知道希望渺茫,即使有,也不夠吃的,隻能勉強餓不死。
第二一早起床,黃豆的嘴角起了一個火泡。
黃豆吃早飯的時候囑咐四嬸,這段時間少做點生煎包什麼的了,多做點蒸雜糧饅頭賣。
現在雜糧還不貴,大部分人沒帶鍋灶要買吃食,吃生煎包這些有點奢侈,雜糧饅頭肯定是最好賣的。
家裡收上來的玉米也可以磨成糊糊,兌上麵粉做成煎餅來賣,雖然品相不好,但是便宜,肯定有人要。
這些雨地裡收上來的糧食是存放不住的,剛收的黃豆一部分做菜,一部分放鹽炒製成鹽豆,可以存放稍微久點。
黃四嬸聽了覺得有理,忙叫嫂子剝玉米,磨玉米,製成糊糊做煎餅。
家裡蒸得雜糧饅頭每確實都不夠賣,幹脆下午再蒸幾鍋雜糧饅頭。
“四嬸,價格要提一提,每糧價漲,吃食就要漲。”黃豆不放心又吩咐了一句。
黃四嬸楞了楞,黃老漢走過來:“聽豆豆的,我們是生意人。”
黃豆覺得自己沒有錯,她不是要發國難財,一個吃食店也發不了什麼財,隻是在這個時代先要顧己,後才能想他人。
一整黃豆都跟著黃老漢,她試圖用自己有限的知識服爺爺。
黃豆覺得自己這樣的人肯定吃不了苦,挨不了餓,如果沒有吃的,全家第一個餓死的就是自己。
晚上,黃家又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商議買不買糧食。
出乎意料,大部分人都讚成買糧,但是把所有銀錢都用在買糧,太不現實。
洪水過後,家裡房子要建,田地要整,哪裡都需要錢,如果都拿出來買糧,家裡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總不能全家都擠這棟宅子裡。
黃豆隻能同意,她還是個孩子,她能做的隻是給予意見,大人能尊重她的意見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黃家開始買糧了,不管誰出門,回來必定背著半包糧食。稻穀、玉米,豆子……黃老漢甚至囑咐幾個兒子去隔壁鎮子上買。
把西屋騰了出來半間專門放糧,黃老漢帶著幾個孫子從床上搬到了地上,床挪到了東屋,給東屋拚成了一個大通鋪。
黃家本家又搬進來三個點的女孩子住進了東屋,實在是沒有辦法,畢竟孩子太,在外麵棚子裡睡,很容易就夭折了。
最先覺得不對勁的是趙大娘,晚上偷偷拉著大兒子問:“你黃爺爺家怎麼買糧。”
趙大山不以為然:“他家人口多,糧食吃的快。”
趙大娘搖頭:“不對,他們家買的糧太多了。”
娘倆商量了一會,決定先看看再,看了二,鎮上糧價一比一漲得厲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