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移,不時有魚躍出水麵落在冰塊上,露出來的水麵下,也能看見挨挨擠擠的魚頭。

黃老四還想再砸大點,黃豆連忙喊:“四叔,不要砸了。砸多了不好撈魚了,而且塌了就不好了。”

黃老四停了砸冰的動作看看黃豆,黃老大連忙:“豆豆的對,這一塊,魚都來了,砸大了,冰整個塌了,魚就散了,不好撈。”

黃老二喊自己兒子:“德明,你去給爺爺家裡撈魚的網拿來,那個大的網,順便再帶兩個桶來。讓你娘幫你奶把雜物間幾口大缸給清出來,打上半缸井水,等會魚養缸裡。”

“哎。”黃德明響亮地答應一聲就跑,黃德磊也往家裡跑:“我也回去拿兩個桶,讓娘幫我奶打水養魚。”

黃老大連忙囑咐:“順便叫你大伯孃和你四嬸也幫忙騰缸,魚不能養太擠,容易死。悄默聲點,別嚷嚷的一個村子都聽見。”

兄弟兩連忙答應一聲,就往家裡跑去,不過雪地雪厚,跑也和平時走差不了多少。

黃老漢家,前屋雜物間堆了四口打缸,都是以前黃家存糧用的,後來都有蘆葦編的圍子屯糧,缸太大也不適合醃菜就閑置了。

黃豆站在岸上,興奮地直跺腳,連寒風吹到臉上都不覺得冷,好多魚啊,發財了。

黃寶貴急得亂轉,可是幾個哥哥都不讓他下河堤,怕他掉水裡。

別他,就是黃德光幾個大子也隻在岸上,沒讓下去。

要知道,這渠道河,可是人工順著東湖支流開鑿的,堤高坡陡,不心滑下去,砸冰麵上也能摔個鼻青臉腫,別掉水裡了,那不得凍死啊!

黃德光大,帶著幾個兄弟一桶一桶往家裡來回跑著送魚。

最後連黃老漢也驚動了,跑來幫忙,黃家四個兒媳婦,和黃奶奶在家忙著騰缸養魚。

冬的夜,來得特別早,好像沒什麼感覺,已經黑了。

幾個的,早被領回家烤火去了,黃家四兄弟和黃老漢,一直忙到黑才回來。

此刻大雪紛飛,幾個漢子頭上卻冒著騰騰熱氣,臉上卻是笑開了花。

各人回各家,把已經汗濕的裡衣換了,又都到了黃老漢家。

今晚上,因為都忙著撈魚養魚,也沒各家做各家飯,黃奶奶直接告訴幾個兒媳婦,今晚上都在老屋吃大鍋飯。

雜糧米飯,大鍋燉魚,放了醃製好的酸白菜,也不用大碗,直接用盆。

堂屋黃老漢帶著幾個兒子並幾個大孫子一桌,上了一盆魚。廚房桌子上,黃奶奶帶著幾個兒媳婦加孫女和點的孫子一桌,也是滿滿一盆酸菜燉魚。

黃豆用魚湯拌飯,又夾了幾塊魚肉,很快吃完,就往堂屋跑,她要去聽聽爺爺他們準備怎麼賣魚。

黃老漢今心情特別好,一家一下午冒著風雪撈了這麼多魚,打眼一看最少也有百八十斤。按現在市場價來賣,相當於今全家賺了一兩多銀子了。

要知道,全家二十幾口人,光靠種地,一年也餘不了二兩銀子。這還是他家地多能結餘點,地少的交了賦稅,都不夠溫飽的。

家裡的額外收入,基本上都靠壯勞力去給富戶幫工,或者去鎮上碼頭扛活。

黃老漢當初回村蓋房子,就把村東頭一整片荒地地都包圓買了下來。

出了村子,再東邊是一片荒野,因為土地貧瘠,沒人開墾,長滿了雜樹野草。

村裡澆灌農田的渠道河就在東邊,不過,靠近村子的這一片田地都是黃家的,當年是一個地主大戶人家,可惜兒子敗家,賣地的時候渠道下麵三十多畝地,被黃老漢都買了。

黃老漢還一口氣建起了四棟大房子,全部是前麵三間點的屋,後麵三間大屋。

前麵三間,東間做灶房,中間一間前後有門,家裡平時吃飯,進進出出都從中間過。西間放雜物農具,孩子多了還可以住人。

後麵三間,中間是堂屋,有供香爐的櫃子,一張大方桌四條長條凳,平時用來招待客人吃飯議事用。東西兩間住人,中間一個院子。

院子大,地方也寬闊,院中間一條石板路,從前屋直通後麵堂屋。路兩邊,一邊是牲口棚,養著雞鴨鵝,一邊種果樹。

門口有大路,黃老漢農閑就帶著幾個兒子去山上刨碎石頭,給幾家院子裡和門口的路鋪的平平整整的,陰下雨也不陷腳。

院牆開有門,四家互通方便走動,門一關,各過各的日子。

黃老漢住的屋子和隔壁王家隔了有五十多米的距離。

這隔開的五十多米空地就圍上籬笆,整理出來種了蔬菜,做了菜園子。

從兩家地界交接處,西側還開了排水溝,也就一米來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