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鍋蓋面,(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章:初到鎮江
老李大站在西津渡古街的青石板上,望著眼前蜿蜒的街巷,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氣。初春的鎮江還帶著些許寒意,空氣中飄散著一股若有似無的面香,混合著潮溼的青苔氣息,讓他想起了兒時外婆家的味道。
街邊的梧桐樹剛剛抽出嫩芽,斑駁的樹影落在青磚黛瓦的老房子上。老李大拖著行李箱,沿著石板路慢慢走著。他的皮鞋踩在凹凸不平的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路邊的店鋪陸續開門,老闆娘們搬出竹製的桌椅,在門前擺開。
忽然,一陣濃郁的香氣飄來,老李大不由自主地循著香味走去。轉過一個彎,他看到一家老麵館,門楣上掛著"陳記鍋蓋面"的匾額,黑底金字,已經有些褪色。店門口支著一口大鍋,熱氣騰騰,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師傅正在案板前揉麵。
"老師傅,您這面香得很啊。"老李大湊近說道。
老師傅抬起頭,露出一張佈滿皺紋卻精神矍鑠的臉:"小夥子有眼光,我這鍋蓋面可是祖傳的手藝,傳了三代人了。"
老李大這才注意到,鍋裡煮麵時蓋的不是普通的鍋蓋,而是一個特製的木製鍋蓋,形狀像個倒扣的碗。麵湯沸騰時,蒸汽從鍋蓋邊緣溢位,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響。
"要不要嚐嚐?"老師傅笑著問。
老李大連忙點頭。只見老師傅從麵糰上揪下一塊,在案板上揉搓幾下,然後拉成長條,動作嫻熟得像是在跳舞。麵條入鍋後,老師傅又往另一個小鍋里加入豬油、蔥姜爆香,接著放入切好的肉絲、筍絲、木耳翻炒。
"這澆頭要用小火慢炒,才能把香味都逼出來。"老師傅一邊翻炒一邊講解,"麵條煮到七分熟就得撈出來,這時候口感最筋道。"
老李大看得入神,連呼吸都放輕了。他注意到老師傅的手上佈滿老繭,指節粗大,顯然是常年揉麵留下的痕跡。麵條出鍋後,老師傅將炒好的澆頭淋在上面,又撒了一把蔥花。
"來,嚐嚐。"老師傅將麵碗推到老李大面前。
老李大迫不及待地挑起一筷子麵條,入口的瞬間,他瞪大了眼睛。麵條勁道彈牙,澆頭鮮香濃郁,最特別的是那股若有似無的木香,想必是來自那個特製的鍋蓋。
"太好吃了!"老李大由衷讚歎,"老師傅,我能跟您學做這個面嗎?"
老師傅愣了一下,隨即笑道:"年輕人,學這個可不容易。光是揉麵就得練上三個月,更別說掌握火候了。"
"我不怕苦。"老李大堅定地說,"我從小就喜歡做飯,一直想學一門真正的手藝。"
老師傅打量著他,目光中帶著審視:"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李大國,您叫我老李大就行。"
"老李大啊,"老師傅點點頭,"我姓陳,你要是真想學,明天早上五點來店裡。記住,做面的人要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第二章:邂逅美食
老李大早早地來到了陳記鍋蓋麵店,天色還未完全亮起,街上只有零星的行人。他敲了敲店門,門吱呀一聲開啟,陳師傅已經站在門口,手裡拿著一塊乾淨的白布。
"來得早,不錯。"陳師傅滿意地點點頭,"先進來吧,外面還冷。"
老李大跟著走進麵館,一股濃郁的面香撲面而來,讓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店內陳設簡單,幾張木質桌椅,牆上掛著幾幅描繪鎮江山水的畫作,顯得古色古香。
"今天,我先教你揉麵。"陳師傅說著,走到案板前,"揉麵是個力氣活,也是個細緻活,你要用心體會面團的每一個變化。"
老李大站在一旁,目不轉睛地觀察著陳師傅的動作。只見他雙手沾上少許麵粉,將麵糰放在案板上,然後開始揉搓。陳師傅的動作看似輕鬆,實則力道均勻,麵糰在他的手中逐漸變得光滑有彈性。
"揉麵時,你要感受麵糰的溫度、溼度,還有它的筋性。"陳師傅一邊揉麵一邊講解,"這需要時間和經驗,你慢慢來,不要急。"
老李大點點頭,接過陳師傅遞來的麵糰,開始嘗試。起初,他用力過猛,麵糰被他揉得四分五裂。陳師傅在一旁耐心地指導,告訴他如何調整力道,如何控制速度。
經過幾個小時的練習,老李大的麵糰終於有了一些模樣。雖然還比不上陳師傅那般光滑,但至少已經不再是最初的粗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