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燉身敲的傳奇

小灑館內,爐火正旺,鍋裡的湯汁在咕嚕作響,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老李站在灶臺前,手中拿著一根特製的木棒,正在處理一條處理好的黃鱔。鄰里們圍坐一旁,好奇地等待著老李講述這道擁有三百年曆史的傳統名菜——燉身敲。

1. 燉身敲的由來

“老李,這燉身敲到底有什麼講究啊?”曹姐忍不住問道。

老李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木棒,開始講述:“這燉身敲啊,可是咱江南地區的一道傳統名菜,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這道菜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間,是當時江南大戶人家宴請賓客時必備的一道大菜。”

老李拿起黃鱔,繼續說道:“那時候的廚師為了追求極致的口感和味道,不斷創新,最終創出了這道燉身敲。燉身敲,顧名思義,就是將黃鱔去骨後,用特製的木棒敲打,使其肉質鬆散,似斷非斷,再經過油炸和燉煮,最終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口感。”

2. 燉身敲的製作方法

“今天,我就教大家怎麼做這道名菜。”老李笑著說道。

選材:

“做燉身敲,首先得選材。黃鱔要選那種鮮活肥嫩的,這樣的黃鱔肉質鮮美。”

處理:

老李將黃鱔洗淨,去掉頭和內臟,然後用鋒利的刀從背部劃開,去掉脊骨。

“黃鱔去骨是個技術活,要小心不要把肉劃破。”老李邊操作邊講解。

敲打:

去骨後的黃鱔被放在砧板上,老李拿起特製的木棒,開始敲打。

“敲打是關鍵,要用木棒輕輕敲打黃鱔肉,使其肉質鬆散,但又要保持似斷非斷的狀態。”老李解釋道。

他一邊敲打,一邊調整力度和角度,不一會兒,黃鱔肉變得鬆散,呈現出顆粒狀。

“大家看,這黃鱔肉敲得似斷非斷,顆粒分明,這就是燉身敲的精髓所在。”老李笑著說道。

油炸:

敲打好的黃鱔被切成小段,放入熱油中炸至金黃酥脆。

“油炸是為了讓黃鱔肉更加香脆,同時也能鎖住肉汁。”老李解釋道。

燉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