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裡集燒雞: 肥西老母雞:

百年傳承的煙火味道

在中國廣袤的版圖上,安徽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這裡既有黃山、九華山的雄奇壯麗,也有徽州古鎮的溫婉靜謐。而在這片土地上,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食傳奇。今天,我要講述的,是一道傳承百年、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符裡集燒雞。

符裡集,位於安徽省中部的一個小鎮,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聞名。然而,真正讓符裡集聲名遠揚的,不是這裡的山水風光,而是那一鍋鍋香氣四溢、酥爛入味的燒雞。

第一章:符裡集的傳說

符裡集,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神秘。據當地老人說,符裡集原名“符離”,因古代此地盛產一種名為“符離草”的植物而得名。符離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曾是當地百姓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

然而,符裡集真正被人們記住,卻是因為一場戰爭。

相傳,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朱元璋率領起義軍一路征戰,來到符離一帶。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士兵們飢寒交迫,士氣低落。朱元璋心急如焚,四處尋找食物。

一日,朱元璋偶遇一位老婦人,老婦人見他面黃肌瘦,便將自己家中準備過年用的雞拿出來,宰殺洗淨,加入秘製香料,用土灶柴火精心燉煮。不一會兒,雞肉的香氣便瀰漫開來。朱元璋和士兵們吃後,頓覺精神大振,體力恢復。

朱元璋大喜,問老婦人這雞叫什麼名字。老婦人笑著說:“這雞沒有名字,只是用我們符離的土灶和秘製香料燉煮而成,就叫符離燒雞吧。”

朱元璋稱帝后,念念不忘符離燒雞的美味,命人將老婦人召進宮中,專門為他烹製符離燒雞。從此,符離燒雞名聲大噪,成為宮廷御膳。

第二章:符裡集燒雞的傳承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符離燒雞的美味代代相傳,成為符裡集乃至整個安徽的一張美食名片。

符裡集燒雞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需選用當地散養的土雞,這種雞體型中等,肉質緊實,富有彈性。宰殺後,需用清水浸泡數小時,去除血水和雜質。

接下來,便是醃製。醃製是符裡集燒雞製作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醃製所用的香料多達十幾種,包括八角、桂皮、香葉、丁香、白芷、陳皮等,每一種香料的比例都經過精心調配,以確保雞肉能夠充分吸收香料的香味。

醃製時間一般為 12 小時左右,這期間,雞肉在香料的浸潤下,逐漸變得鮮嫩多汁,香氣四溢。

醃製完成後,便進入最為關鍵的燉煮環節。符裡集燒雞的燉煮需用土灶柴火,柴火的選擇也很有講究,需用果木柴火,這種柴火燃燒時散發出淡淡的果香,能夠為燒雞增添一份獨特的風味。

燉煮時,需將醃製好的雞放入大鐵鍋中,加入秘製的老湯,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燉。燉煮時間需根據雞的老嫩程度而定,一般為 23 個小時。

燉煮過程中,需不時翻動雞肉,以確保雞肉均勻受熱,熟透入味。

經過長時間的燉煮,雞肉變得酥爛脫骨,湯汁濃郁鮮香。撈出雞肉,瀝乾湯汁,再放入特製的烤爐中,用果木炭火烘烤。烘烤時,需不斷翻動雞肉,並用刷子蘸取秘製醬料均勻地塗抹在雞肉表面。

烘烤至雞肉表面金黃酥脆,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即可出爐。

第三章:符裡集燒雞的獨特風味

符裡集燒雞之所以能夠傳承百年,經久不衰,離不開其獨特的風味。

首先,符裡集燒雞選用的土雞肉質緊實,富有彈性,經過長時間的醃製和燉煮,雞肉充分吸收了香料的香味,變得鮮嫩多汁,香氣四溢。

其次,符裡集燒雞的燉煮用土灶柴火,柴火燃燒時散發出淡淡的果香,為燒雞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風味。

最後,符裡集燒雞的烘烤工藝更是獨具匠心,經過烘烤,雞肉表面金黃酥脆,咬上一口,外酥裡嫩,口感層次豐富。

符裡集燒雞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雞肉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的功效,是滋補佳品。

第四章:符裡集燒雞與當地人文地理

符裡集燒雞的美味離不開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風情。

符裡集地處江淮之間,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水質優良,非常適合農作物和家禽的生長。當地農民世代以種植和養殖為生,散養的土雞以玉米、稻穀、豆粕等天然飼料為食,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符裡集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這裡曾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和傳說故事。符裡集燒雞的起源傳說,更是為這道美食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符裡集燒雞不僅是當地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更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符裡集的大街小巷都會飄散著燒雞的香氣,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品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五章:旅遊美食小故事

故事一: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李明是一名來自上海的美食愛好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本美食雜誌上看到了關於符裡集燒雞的介紹,被其獨特的風味和悠久的歷史所吸引。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往符裡集,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李明來到符裡集後,便被這裡淳樸的民風和秀麗的自然風光所吸引。他漫步在符裡集的大街小巷,品嚐著各種當地小吃,感受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