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貢監(第1/2頁)
章節報錯
沈一貫看著兩人在做謎語人,恨不得將這裡兩個謎語人叉出去。
羅萬化倒是已經習慣了,反正蘇澤交代他做什麼就是什麼了。
在場的人中,只有徐渭明白了蘇澤和沈鯉交換了什麼。
徐渭久試不中,所以也研究過入監的路子。
國子監入學有四種生員,分別是舉監、貢監、廕監、例監。
舉監是指參加京師會試落選舉人,復由翰林院擇優送入國子監學習者。
貢監則是地方上的縣學州學,推薦優秀的人才去京師和南京的國子監讀書。
廕監則是權門子弟,在父輩的恩蔭下入學。
例監就是買監生名額了,在朝廷有事,財用不足,平民納粟於官府後,特許其子弟入監學習的。
這其中,舉監是最有才學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有會試資格的舉人,入監就是為了找個地方複習讀書,準備下一次的會試。
廕監和例監就是紈絝子弟,國子監的學風就是他們敗壞的。
這貢監就有點不上不下了。
貢監的本意是好的,是地方上挑選優秀人才去國子監,享受更好的教育。
可是隨著國子監的教學能力日益衰退,而地方上的書院和私塾興起,那些有志向的讀書人,也都不願意入國子監了。
貢監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孝宗時期,又於各府州縣常貢之外,每三、五年再行選貢一名,這又導致了貢監生源質量進一步下降。
到了今日,地方上送來的貢監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州學縣學資歷老的廩生,他們對科舉絕望,試圖透過國子監踏入仕途。
一種是州學縣學中的窮學生,因為地方財政的惡化,很多地方的州學縣學無法保證教學和基本的伙食費,這些窮學生選擇到兩京的國子監入學,好歹這裡能吃飽飯,也算是有一點教學資源。
至於縣學州學中有錢人家的子弟,人家早就不在縣學州學上學了,也看不上那點補助,要麼去書院上課,要麼筵請名師去家裡教學,明代中期以後州學縣學日益凋敝,而書院日盛。
貢監大概就這樣的情況,沈鯉願意用自己的時間,給貢監中優秀的窮困讀書人講課,這已經是相當無私的官員了。
而沈鯉向蘇澤開口,是要請蘇澤幫著他解決這些貢監生考籍的問題。
舉監本來就是舉人,所以他們直接參加下一次的會試就行了。
廕監和例監本來就是混日子的,沒有參加科舉的需求。
但是貢監就不一樣了,他們一般都只是秀才,科舉還要參加家鄉的鄉試,也就是考取舉人功名的考試。
鄉試是要返回自己原籍的省城考試的,這就給貢監生們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如果是京師附近的省份還好,大不了舟車勞頓一下,可如果是比較遠的省份,比如四川兩廣之類的,那可就遭了老罪了。
以大明的交通條件,一來一去趕考下來,小命就送了半條,能不能好好參加鄉試都難說。
考中了繼續返回京師參加會試,如果考不中再回來坐監,一來一去就是以年為計。
這對於這些本來就科舉不順的讀書人來說,簡直就是無盡的折磨。
但實際上,這種舟車勞頓之苦,是可以避免的。
國子監中的廕監生,也就是父輩為官恩蔭入監的,就可以參加順天府,也就是京畿地區的鄉試,不用返鄉參加鄉試。
用後世的話說,政策上是有空間的,但是給不給你政策,還要看個人的能量。
所以沈鯉將這件事作為籌碼,求到了蘇澤面前。
蘇澤沉默了一下,接著說道:
“可以請這些監生過來,讓我見一見嗎?”
“這個自然,我這就讓人將他們喊來。”
不一會兒,十幾名身穿粗布的讀書人,站在了蘇澤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