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完了?

看到系統的提示,蘇澤愣了半天。

按照系統的意思,自己只要在現實中提交《請罷早朝疏》,那奏疏上的內容就一定會實現。

這可能嗎?

更大的可能是模擬的結果,自己被罰俸三個月吧!

你這系統到底靠譜不靠譜啊!

原本蘇澤就窮,如果再罰俸三個月,那不是要喝西北風了?

就在蘇澤糾結的時候,一名同僚湊了過來。

這人大概三十多歲,身材消瘦,帶著一股老好人的氣質。

但是蘇澤卻不會以貌取人,此人雖然看起來忠厚,但卻是史書上有名的人物。

沈一貫,字肩吾,萬曆年間大明首輔重臣,曾經把持朝政多年,是中晚明朝堂上重要勢力浙黨的領袖。

沈一貫今年三十六歲,他是今科三甲一百三十六名,要知道有些時候連二甲進士都授不到庶吉士,沈一貫這個一百三十六名也能得授庶吉士,完全是因為他運氣爆棚。

本科是隆慶皇帝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舉,所以補的庶吉士數量最多。

而庶吉士是未來的儲相,所以對年紀也有要求,一般是四十歲以下才行。

沈一貫今年三十六歲,在一眾庶吉士中,也是名次最後的那幾個。

可最後沈一貫能後來居上,在一眾同年中第一個擔任首輔,這都說明他實在是太想進步了!

入翰林院後,沈一貫也一直在結交同僚,積攢人脈。

蘇澤這個二十五歲的二甲進士,在沈一貫看來自然是未來可期,平日裡沈一貫也經常找蘇澤搭話。

沈一貫用一口浙音問道:

“子霖兄,你的題本寫好了嗎?”

一眾庶吉士入翰林院後,翰林學士佈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寫一封奏疏。

給皇帝和朝廷的上書可以統稱為奏疏,但是也分為兩類。

簡單地說,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

題本要經過通政司,抄送內閣,經過內閣票擬再送給皇帝看,而奏本則直接送入皇宮。

庶吉士們自然只能上題本,當然翰林學士們也沒指望他們能夠匡扶社稷,上一封驚天動地的奏疏,這個任務算是翰林院新人的傳統,主要是熟悉朝廷的公文格式,瞭解內廷、內閣之間的公文運轉流程。

當然,作為未來的國之棟樑,皇帝對於新科庶吉士還是重視的,這份題本皇帝一般都會親自過目,遇到勤政的皇帝還會親自批答,寫幾句鼓勵的話給這些官場新人,勉勵他們為皇明多做貢獻。

能讓皇帝親自看奏章,很多官員奮鬥一輩子都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包括沈一貫在內的庶吉士們,都在憋著寫一篇好的題本,如果能在仕途初期就能讓皇帝記住名字,所謂“簡在帝心”,日後仕途肯定會更順暢。

這些日子,沈一貫也在翰林院到處打探,詢問別人題本的內容。

蘇澤原本是不上心這件事的。

同僚們忙著表現,卻不知道隆慶皇帝上位六年就嘎了。

現在已經是隆慶二年了,也就是說隆慶皇帝只剩下四年在位時間。

現在拍他的馬屁,還不如拍張居正的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