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攻打晉地鬼子用來收買我們的銀元還有接下來鬼子用來贖買它們高階軍官的銀元和金條我們都要精打細算地花起來了,比如計算機、離心機、氣體擴散實驗室,高能炸藥實驗室,這些都是需要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於業作為核工業的總負責人,他如今不僅僅需要考慮的是工程技術的問題,他還要考慮其他很多的問題,不僅僅是安保還有各種類似於後勤保障或者其他配套裝置等等一系列問題,這對他來說是個非常大的考驗。

事實上,對於業來說,在45年這個當口,完成核彈的製造工作,並且搭建整個核工業體系並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需要他完成並不是復刻,而是基於如今科技水平的逆向工程。

用鈽做核裂變的原料技術要求太高,需要建造核反應堆來生產鈽,需要的前置科技鏈條太長,目前看來需要用鈾235來做裂變材料完成首批原子彈爆炸更加合適。

但是,於業也並不會放棄用鈽作為裂變材料的這條路線,畢竟需要上產量的時候,這將會是非常重要的補充,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產能。

這一次,於業可不會犯兩枚原子彈就讓小鬼子投降的錯誤。

兩發怎麼能夠?

說出去讓小鬼子們以為是咱們太窮玩不起呢。

得特麼的一批一批地上,什麼叫做飽和式核打擊啊?

既然鬼子註定要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面對核打擊的國家,那於業就有義務讓這次的會面變得更加別開生面一些。

除了由大量離心機構成的濃縮工廠以外,於業還需要安排特種鋼材、鈹工廠、氟化物、 防輻射材料、半導體、起爆材料、高溫陶瓷......

如果需要想要將這些配套產業列舉出來的話,恐怕沒有四五張紙是根本列不完,而這每一個名詞對如今的工業水平來說都將會是極大的考驗,也將意味著海量的資源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於業這幾天除了部署太原工業區和再造平安城的工作和了解國內自己那些校友的反饋以外,沒日沒夜地都在編寫屬於這個時代的核工業框架手冊,這個除了他自己沒有人可以翻閱的絕密檔案。

在這份檔案封面上,於業給了它一個命名,596工程。

......

接下來幾天,於業透過各種渠道獲得了自己之前搖人的反饋。

自己之前寄出去這兩大箱子近兩百份書信,開始陸陸續續有了反應,有人給太原司令部拍了電報,有人透過書信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有人透過我方強大的情報系統給出了自己回應。

191封親筆信。

有人積極響應,有人表示遲疑,有人已經動身前來,有人在前途和大義面前艱難抉擇,有人保持沉默......

但是,沒有人一個人表示拒絕!

這些在亂世中的讀書人,沒有一人辜負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