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個人的賬(第2/2頁)
章節報錯
陸嫂子拿到第一批紗線,和小女兒忙了一夜,把所有規格的新紗線試過一遍,心裡有了數,第二天一大清早,何老實和大兒子趕著車,帶著紗線,送陸嫂子和五妮子趕往各家,派送紗線,手把手的指點新紗線和舊紗線的分別。
尉學政的吏治實務作業佈置到了第四批。
對此,士子們中間流傳起各種傳說:
有的說世子爺是要藉此挑選一批幕僚,聽說現在世子爺身邊那些,幾乎都是參贊軍務的,擅長民政吏治的好像就周先生一個人。
有的說這是朝廷希望士子們更重實務,明年的秋闈春闈的策論只怕都要很沉得下去的實務才能得考官青眼了。
還有的說世子爺是個重實務的,世子妃那樣的格致大家,天天做的也都是紡機織機這樣的事,世子爺這是看不慣大家天天會文,這是要讓大家都接近民生,都要懂實務。
……
各種傳說之下,士子們對尉學政佈置的吏治實務作業倒是越來越認真,作業內容也越來越深入,經周沈年和潘世易篩選後遞到顧硯手裡的作業也越來越多。
石滾指揮著兩個小廝把滿滿一竹筐作業放到望遠閣一角。
秋高氣爽,李小囡挑了望遠閣看賬畫圖寫她的書,顧硯也搬過來,和李小囡一東一西各看各的。
看著石滾開啟竹筐,抱出一摞放到顧硯面前長案一角,垂手道:“世子爺,這一摞是周先生和潘大爺好中選優挑出來的一等作業。”李小囡站起來過去,用手比劃著那摞作業的厚度。
“比你那些賬多多了,那裡還有呢。”顧硯點著竹筐。
“我的賬比你這個容易多了。我已經盤好棉紗的賬了,能賺很多錢。”李小囡笑眯眯。
“聽說劉靜亭把天下的籽棉都收到你手裡了?”顧硯問道。
“哪能都!六七成七八成吧,我們多出了三成的價,三成呢!”李小囡豎著三個手指,差點懟到顧硯臉上。
顧硯拍開李小囡的手,“各地關於農事的摺子幾乎都說了這件事,到農人手裡,最少的多了半成的價,多的多了一成半,利潤大多落在了那些行商手裡。”
“做生意就是這樣,尹嫂子她們的利潤也很高,比織工賺得多。不說這個,今年咱們在哪兒過年?”李小囡問道。
“當然回去。”顧硯點了點案子上的信,“北方各地駐軍從十月開始換防,咱們十月就啟程,我還想去北邊看看。”
“我跟你一起去!”李小囡立刻要求道。
“我可都是急行軍,一天都在馬上,兩個時辰換一次馬。”顧硯斜瞥著李小囡。
“那算了。”李小囡嘆氣放棄,她跟著急行軍過,太累了。
“你坐船回去,回去就能見到你三阿姐了,你三阿姐肯定想你了。”顧硯很替李小囡著想。
“晚晴都想家了,還有沈嬤嬤,十月就十月吧。你看你的作業吧,我去盤賬了。”李小囡拍拍顧硯那一摞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