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藍,哪還用王爺操心。一會兒我就讓人送棉花過來。”張相笑著拱手別過。

張相家的棉花送過來的時候,一排兒七八臺機子剛剛擺好,幾個管事婆子指點著重新拉起布帶,在機子兩邊拉出兩條路,以便看熱鬧的能看的清清楚楚。

這些機子既然這麼正大光明的擺到了大慶殿後邊,張相既然第一個送了棉花過來,這就明明白白是皇上的意思,吃了早飯的官吏們也就正大光明的擠過來看熱鬧。

從軋花起的王府僕婦穿著一樣的靛藍衣本白半裙,將一把把子棉送進細窄的入口,棉籽落進下面帶輪的敞開盒子裡,幹幹淨淨的皮棉卷的緊密整齊,也就小半個時辰,一車籽棉就分成了棉籽和皮棉卷。

棉籽被倒進旁邊的厚重機子,壓出的油滴入陶甕,餘下的渣子擠成四四方方的厚餅。

另一邊,成卷的皮棉送進紡機,十幾個線軸一起轉動,一個僕婦加了一根絲線進去,把皮棉紡成純棉線和摻了絲線的絲綿線。

細細的棉線一卷卷轉過去,精挑細選出來的織工動作熟練的上線,調機,一排兒六臺有寬有窄、形制不一的織機都順利的響起來時,一直站在旁邊看著的尉王妃暗暗鬆了口氣。

太陽剛剛開始西斜,張相家的一車籽棉就織成了厚厚的六匹花色不一、寬窄不一的細布,從織機上卸下來,連同半甕棉籽油和幾個棉餅,放到了送籽棉的大車上。

大車沒回去,而是在一個小內侍的引導下,進了宮門。

尉王妃看著大車進去,又看著大車出來,舒出口氣,看了看排在後面的幾輛棉花車,吩咐趙嬤嬤:“我有點兒累了,你再看一會兒,就照排好的,你們幾個輪流在這兒看著。看樣子得忙個十天八天的呢。”

“是。王妃這幾天辛苦得很。”趙嬤嬤忙上前去扶尉王妃。

“唉,人家娶兒媳婦是分憂,我娶這個兒媳婦是添亂,有什麼辦法呢。”尉王妃繃著臉抱怨。

“那能分憂的兒媳婦滿天下都是,像咱們府上這樣添亂的,可就這一個。”趙嬤嬤笑道。

“這話也是。等會兒就把今天的賞錢放出去吧。”尉王妃又吩咐了句,示意趙嬤嬤不用送了,沿著東西大道,不緊不慢的往東華門出去。

皇城內這樁稀罕事兒,不到中午就傳進了各家會館,商會,各家茶坊酒樓……

張相那間小屋裡,六匹布都拉出來鋪在榻上,三位相公站在榻前,一匹匹細細看過摸過。

“陛下叫了幾個針線上人仔細看過了,說是勻淨細密,品質極好,真是讓人驚嘆。”張相看著那匹不斷頭壽字紋寬幅細布。

“睿親王府真是福澤深厚。”龐相心情複雜。

“老妻過來看了半天,和我說想回江南看看,我也想回江南看看了。”王相抓起細布揉了揉。

“要忙起來了,世子爺寫了摺子過來,建議明年開春往北用兵。”張相緩聲道,“請樞密院,兵部、戶部過來,先議一議吧。”

張相叫了老僕進來,收起那些細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