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學問

顧硯從舅舅尉學政門下清客幕僚中挑了十來個人,各自找各自熟識的人探聽。

江南文風厚盛,學社眾多,文會頻繁,尉學政來了之後,文會就更多了。

十來個人一天不落到處會文,幾天之後,一篇篇資訊彙總過來,至少杭城一帶的學社格局、學子派別師承就越來越清晰了。

顧硯把白興邦和範家兩個兒子相關的資訊單提出來。

範家兩個兒子都資質一般。

範大郎和白興邦曾經同在一個詩社,範大郎是會鈔的主力,白興邦因為拜在了伍傑入室弟子左欽榮門下,是詩社排在第一位的臉面,照周沈年的經驗,範大郎仰視白興邦,可他十有八九連白興邦的下眼瞼都夠不上。

白興邦和範大郎有點交情,這話範大郎應該不敢說,白興邦這麼說,這就值得玩味了。

白興邦是伍傑一系,卻這麼下力幫吳榮做事,這就奇怪了。

顧硯在杭城又多呆了一天,見彙集過來的資訊瑣碎起來,留下週沈年和潘世易在杭城繼續收集整理,自己趕回平江城。

李小囡比顧硯早一天回到別業,剛剛送走大阿姐,順便在接到了顧硯。

“你大阿姐沒什麼事吧?我看她氣色不怎麼好。”顧硯和李小囡進了二門,問道。

“不是沒什麼事兒,而是事兒沒斷過。”李小囡嘆了口氣。

她們的布行幾乎都是女子,嫁了人的有兒女,兒女還小的有姐妹兄弟,沒嫁人的就更不用說了,就像當初洪老太爺求娶三阿姐一樣,不知道多少人家羨慕洪家,羨慕倪家,羨慕尹嫂子一家,都想步洪家和倪家後塵,就算攀不上真真正正的王府親戚,只要扯上一點就比沒有強。

“你的事有眉目了?”李小囡岔開話題。

大阿姐面臨的問題無解,人情如是,世情如是。

“拿到了一個人……”顧硯把白興邦,以及在杭城查到的那些學社學閥門派關系大體說了,心情忿忿,“……你看看,一個個道貌岸然,滿肚皮都是權銀算計,就這樣能做出什麼學問?”

“他們的學問不就是這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修的是自己的心,體察別人的心,動搖別人的心,摧毀別人的心,保住自己的心不被別人體察、動搖、摧毀;齊家麼,先在家族中拼殺出來,接著是國,是天下,學問,無外乎人心,這話你不是也說過嗎?”李小囡不客氣道。

“那你的學問呢?”顧硯斜瞥著李小囡。

“我的學問你都看到了,格致治物就像一加一一樣。”李小囡沖顧硯抬起下巴。

“那你的學問做的怎麼樣了?”顧硯問道。

“我改了彈棉花的東西,紡線的車很早以前就有了,拿出來就能用,我還想改織布機,一個是改的簡單些,一個是想改的複雜些。”李小囡伸出胳膊往兩邊比畫。

“我和舅舅說了你做的軋花機,舅舅說,原本農家摘棉籽,紡線織布,一家人日出勞作,日落而息,人人忙碌,就不至於閑暇生事。”顧硯沉默片刻,還是說了出來。

這也是他想過的問題。

“我和劉靜亭算過賬,從前,從處理籽棉起,到織出一匹布,原本需要大約三十個人工。

“現在用上這些新機子,織出一匹布只要三個人工,劉靜亭說,這是現在的測算,以後還會更快,也許兩個人工就夠了,那一匹布的價錢就能降低至少一半,甚至降下七成,只有現在布價的三成。

“要是這樣,那籽棉和成布的價錢差距就只差三到兩個人工,對於農家來說,那就是織布不如賣籽棉買棉布,把紡線織布的辰光拿去種棉花了,那就是幾乎家家都能買得起棉布,都會買棉布了,是吧?那會怎麼樣?”

顧硯看著李小囡,示意她接著說。

“就說兩浙路好了,還是這些摘棉工,這些紗線坊,還是這些人,可一年裡能織出的布就是原來的五倍十倍,那籽棉就不夠了,籽棉就會漲價,農家賣籽棉就會多得到不少錢,明年後年,他們就會多種籽棉,對吧?”

顧硯點頭。